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旒扆
(1).借称帝王。旒为帝王的冕旒,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故称。 唐 姚崇 《于知微碑》:“朝庭称叹,声闻旒扆。” 唐 张说 《姚崇神道碑铭》:“上惻旒扆,旁悲路衢。” 唐 陆龟蒙 《徐方平后闻赦因寄袭美》诗:“新春旒扆御翬轩,海内初传涣汗恩。”
(2).借称帝位。旧唐书·高宗纪论:“大帝往在藩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
《漢語大詞典》:四筵
四席,四座。借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南朝 宋 谢瞻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四筵霑芳醴,中堂起丝桐。”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焦遂 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宋 范成大 《十二月二十四日西楼观雪》诗:“四筵都为丰年醉,録事何须校酒筹。”
《漢語大詞典》:暖席(煖席)
把座位坐热。指安居。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我行半 中国 ,廿年不暖席。”参见“ 席不暇暖 ”。
煖席:久坐而留有体温的坐席。指安坐闲居。《淮南子·修务训》:“ 孔子 无黔突, 墨子 无煖席。” 金 元好问 《看山》诗:“ 孔墨 不煖席, 盗跖 华堂居。” 清 王图炳 《咏史》:“ 洙泗 无煖席, 齐梁 无停轨。”
《國語辭典》:席不暇暖  拼音:xí bù xiá nuǎn
席子還沒坐暖就得起身再忙別的事。比喻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于悽惶,席不暇暖。」
《國語辭典》:宝座(寶座)  拼音:bǎo zuò
本指王位或神佛的座位,后泛指尊贵的座位。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峨峨宝座,郁郁名香。」《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宫女们持了宫扇,簇拥著天子升了宝座。」
《国语辞典》:隔座  拼音:gé zuò
相邻的座位。《红楼梦》第九回:「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
分类:相邻座位
《漢語大詞典》:坐右
(1).曲右足而坐。礼记·玉藻:“退则坐,取屨,隐辟而后屨,坐左纳右,坐右纳左。” 孔颖达 疏:“坐左纳右者,纳,犹著也。若坐左膝,则著右足之屨;若坐右膝,则著左足之屨。”
(2).座位的右边。新唐书·刘子玄传:“ 徐坚 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宋 王栐 《朝辞宣旨戒饬》:“詔应京朝官,受任於外。并州县幕职官朝辞,并於閤门宣旨戒勗,以其词著之坐右。” 清 冯桂芬 《五十自讼文》:“客悦曰:‘然则子真知非者也。’客退,録为自讼文置之坐右。”按,置文辞于座右,多表示赞赏或自勉自戒。参见“ 坐右铭 ”。
《漢語大詞典》:坐右铭(坐右銘)
置于座右,用以自勉自戒的格言。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 唐 柳公度 年八十餘,有强力。人问其术。对曰:‘吾平生未尝以脾胃熟生物、煖冷物,以元气佐喜怒。’此亦可为坐右铭也。”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七:“ 老子 曰:‘治身事天莫若嗇。’ 吕荣阳 希哲 尝书此语为坐右铭。”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坐右铭:“﹝ 卢踈斋 ﹞坐右铭大书一天字,其下细注六字云:‘有记性,不急性。’可谓知畏天者矣。”
《國語辭典》:上位  拼音:shàng wèi
1.高位、高官。《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战国策。齐策四》:「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2.上座,贵客座位。汉。刘向《新序。卷一。杂事第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
《國語辭典》:复位(復位)  拼音:fù wèi
1.返回原来的位置。如:「司仪请主席向国父遗像鞠躬后复位。」
2.恢复原有的执政地位。如:「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尊为太上皇,直到景帝驾崩后方才复位。」
《國語辭典》:首座  拼音:shǒu zuò
1.居第一位。《聊斋志异。卷一二。苗生》:「首座靳生曰:『绝巘凭临眼界空。』」《老残游记》第一八回:「白公道:『自然补公首座。』」
2.首先建造的特定建筑物。如:「首座焚化炉」、「首座大型音乐厅」。
3.佛教用语。禅堂中位居上座的僧人。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中。讲经论首座》:「首座之名,即上座也。居席之端,处僧之上,故曰也。」《水浒传》第四回:「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
《國語辭典》:筵席  拼音:yán xí
1.铺在地上的坐具。《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
2.酒馔。《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
《国语辞典》:坐下  拼音:zuò xià
将臀部靠在地面、座位等。如:「他太累了,所以一坐下就睡著了。」
《漢語大詞典》:仰尘(仰塵)
即承尘。旧时张设在座位上方承接尘土的小帐。后以指天花板。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丁晋公 尝忌 杨文公 。 文公 一日诣 晋公 ,既拜而髯拂地。 晋公 曰:‘内翰拜时鬚撇地。’ 文公 起,视其仰尘,曰:‘相公坐处幕漫天。’时人称其敏而有理。”《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原作卧房的三间是纸糊的墙,砖铺的地,木头做的仰尘,方格子的窗牖。”《醒世姻缘传》第七回:“连夜传裱背匠,糊仰尘,糊窗户。”
《國語辭典》:坐落  拼音:zuò luò
1.山川、房地等的位置方向。《西游记》第五九回:「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红楼梦》第三九回:「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
2.休息、落脚。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南顶》:「庙虽残破,而河中及土阜上皆有亭幛席棚,可以饮食坐落。」
《漢語大詞典》:升座
亦作“ 升坐 ”。 登上座位。荀子·乐论:“降,説屨升坐,修爵无数。”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韶悔杀伐:“ 王韶 在 熙河 ,多杀伐,晚年出知 洪州 ,颇多恨悔,栖心空寂,冀有以洗涤之。尝请 佛印 元公 升座, 元 知其意。”《三国演义》第一回:“﹝帝﹞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 聂政 升座,三人相让一回,仍凭栏席地而坐。”
分類:上座座位
《國語辭典》:本位  拼音:běn wèi
1.本身、自身。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八。宫中诞育仪例略》:「宫中凡阁分有娠,将及七月,本位医官由内东门司及本位提举官奏闻门司特奏。」《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有胜哥者,身体雄壮若男子,给侍阿里虎本位。」
2.货币制度的基本单位或货币价值的计算标准。如:「金本位」。《清史稿。卷二五。宣统本纪》:「国币单位,定名曰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圆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
3.自身所在的岗位、单位。《书经。顾命》:「兹既受命还。」汉。孔安国。传:「此群臣已受赐命,各还本位。」
《國語辭典》:本位主义(本位主義)  拼音:běn wèi zhǔ yì
无论在任何情况,皆以一己所知所学的事物与工作权益为前提,不顾整体利益,强调其偏私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