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0,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袜底
照底
连底冻
高底
兀底
蓑底
中底
班底
底极
底子
年底
底儿
盘底
打底
底伏
《骈字类编》:袜底(袜底)
唐 何希尧 操莲曲 锦莲浮处水粼粼,风外香生袜底尘。
《韵府拾遗 荠韵》:照底
梁简文帝晚春赋水筛空而照底风入树而香枝欧阳修诗照底穷根崖
《漢語大詞典》:连底冻(連底凍)
(1).严寒致使河塘水缸等彻底冻结。形容极为寒冷。《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説得显者热闹胸中,化作一团冰雪连底冻的相似。”
(2).形容为人严肃冷崚。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四:“ 元礼 加以肃,人号为连底冻。”
《國語辭典》:高底  拼音:gāo dǐ
旧时缠足妇女常于鞋跟加厚木块,为便于行走。其外露者称为「外高底」,安于鞋跟内者称为「里高底」,即古之弓鞋形式。
分類:鞋子木底
《漢語大詞典》:兀底
见“ 兀的 ”。
《國語辭典》:兀的  拼音:wù dì
1.指示词。那个、这个。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送你十两银子做盘缠。」《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飞把手指曰:『兀的不是军马来也!』」
2.突然、忽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醉公兀的一下跳起来,向房里便跑。」
3.疑问词。怎么、岂。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似这般几时是了,我收了这铺儿。李德昌,你几时来家,兀的不痛杀我也。」
《韵府拾遗 荠韵》:蓑底
王恽诗蓑底秋江梦众鱼
《骈字类编》:中底
唐 白居易 官舍内新凿小池 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
《國語辭典》:班底  拼音:bān dǐ
1.戏班中除名角以外的其他角色。
2.一组织中能分任各种工作的基本干部。如:「这个组织的班底不错!」
《國語辭典》:底极(底極)  拼音:dǐ jí
终极。《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澶漫弥流,无所底极。」
分類:终止终极
《國語辭典》:底子  拼音:dǐ zi
1.基础、根基。如:「他的国学底子很好,顺利考上中文系。」
2.草稿。《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当时就由文案上委员替他拟了一篇的底子,誊了真字,又教导他一番。」
3.鞋底。如:「这双皮鞋的底子很厚,穿起来很舒服。」
4.体质。《文明小史》第八回:「这身衣服,我已经替你买了下来了,快快穿罢,免得冻著。你们中国人底子弱,是禁不起的。」
5.底细。如:「你应该把他的底子弄清楚,免得上当。」
《國語辭典》:底细(底細)  拼音:dǐ xì
人或事的根源内情。《程乙本红楼梦》第八○回:「其中底细,一言难尽。」《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无奈人家都知道他的底细,虽然他手中颇有几文,尚还看他不起。」
《國語辭典》:年底  拼音:nián dǐ
年尾,一年的最后期间。如:「年底将届,百货公司纷纷以打折来促销商品。」也称为「年根」、「年根儿底下」。
《国语辞典》:底儿(底儿)  拼音:dǐ ér
头绪或草稿,以及处理事情的基础,称为「底儿」。如:「你先把前后经过大概说一下,好让我心里有个底儿。」
《漢語大詞典》:盘底
盘查底细
同“盘点”
分類:盘查底细
《國語辭典》:盘点(盤點)  拼音:pán diǎn
清点、核算。如:「每家商店对于货品库存量都会定期盘点。」《野叟曝言》第一三六回:「遂留黄岩镇标游击一员,带兵二百,在寺驻扎,收拾尸骸,盘点仓库。」
《國語辭典》:打底  拼音:dǎ dǐ
1.尽头、末尾的部分。《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恰才在拶里面打底床铺上坐地底官人,教我把来与小娘子。」
2.事先安排。《金瓶梅》第九五回:「你且拿了点心,与我打了底儿著。」
3.绘画上指先定底部。《通俗编。品目》引元。汤垕《画论》:「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
4.股票术语。股价由谷底回升,随后遭逢卖压而再度跌落,但在谷底附近又获得支撑。如此来回多次,便迅速脱离谷底而一路上涨。此段低档盘旋期间,称为「打底」。
《漢語大詞典》:底伏
犹隐伏。 汉 马融 《广成颂》:“疏越藴慉,骇恫底伏。”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物乃坻伏”:“底伏,犹隐伏也。”
分類:隐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