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21,分162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应朄
应允
桴应
击应
鳖应
叠应
详应
詶应
叩应
援应
应袭
反应
唤应
乖应
谐应
《韵府拾遗 震韵》:应朄(应朄)
达奚珣太常观乐器赋故能顿应朄张柷敔猛兽赫怒而擎钟金人嵌岩以负𥵂
《國語辭典》:应允(應允)  拼音:yìng yǔn
答应、允诺。《三国演义》第三九回:「他若令主公去征讨江东,切不可应允。」《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武正字听见有迟衡山,也就勉强应允了。」
《漢語大詞典》:桴应(桴應)
犹响应。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故全国义师桴应 武昌 ,以 宜昌 为最先。”参见“ 桴鼓相应 ”。
分類:响应
《漢語大詞典》:桴鼓相应(桴鼓相應)
以鼓槌击鼓,鼓即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由是言之,则企业家果为国民经济之中坚,而企业之荣悴,与国民经济全体之荣悴,诚有桴鼓相应而丝毫无忒者,盖甚明也。”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漢語大詞典》:击应(擊應)
战斗中各部队受到攻击时互相接应。语本《孙子·九地》:“率然者, 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
《骈字类编》:鳖应(鳖应)
易林鼋鸣岐野鳖应于泉
《韵府拾遗 径韵》:叠应(叠应)
申时行瑞莲赋珍贶骈臻奇祥叠应
《漢語大詞典》:详应(詳應)
假装应和。详,通“ 佯 ”。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飱,曰:‘今日破 赵 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分類:假装应和
《漢語大詞典》:詶应(詶應)
应对。南史·王惠传:“ 陈郡 谢瞻 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羣从造 惠 ,谈论锋起,文史间发。 惠 时相詶应,言清理远, 瞻 等惭而退。”
分類:应对
《国语辞典》:叩应(叩应)  拼音:kòu yìng
电视台或电台接受民众以电话参与现场节目的进行,以彰显阅听人的进用权。为英语call in的音译。
《漢語大詞典》:援应(援應)
声援接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我兵攻一方,则各方援应。” 揆郑 《哀政闻社员》:“自负以为新进,鋭意更张,海外大政客,又能与为援应。”
分類:援接接应
《漢語大詞典》:应袭(應襲)
承袭;沿袭。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答应长随……凡双月十六日,例有答应牌子,前往校场比试武职应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领侍卫府:“每缺出时,移咨该旗,将应袭人员开送,引见补授。”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开元 尺度以十寸为尺,尺二寸为大尺, 五代 世时短,多相应袭,志无考也。”
分類:承袭沿袭
《國語辭典》:反应(反應)  拼音:fǎn yìng
1.用造反来响应。《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程昱》:「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踰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张合》:「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合皆破平之。」
2.指因受到状况改变或外在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如:「含羞草叶子会因触动而闭合,是这种植物的自然反应。」「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多少会影响授课老师的教学士气。」
《漢語大詞典》:唤应(唤應)
呼应,照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丁:“子华子全剽百氏成文,至章法起伏唤应,宛然 宋 世塲屋文字。”
分類:呼应照应
《漢語大詞典》:乖应(乖應)
不和谐。隋书·音乐志中:“七声之内,三声乖应。”
《漢語大詞典》:谐应(諧應)
应和。宋书·乐志一:“夫钟县之器,以雅为用,凯容之制,八佾为体。故羽籥击拊,以相谐应, 季氏 获誚,将在於此。”
分類: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