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虚应故事(虛應故事)  拼音:xū yìng gù shì
故事,成例。「虚应故事」指依照成例,敷衍了事。《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国家承平日久,近来的地方官办事,件件都是虚应故事。」《红楼梦》第九回:「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国语辞典》:临时条款(临时条款)  拼音:lín shí tiáo kuǎn
在国家遭受重大变故的非常时期,认为宪法的规定不足以应付当前情势所需,于是另制定临时性、过度性质的条款,以应当时的需要。由于它是属于特别法,若与宪法相牴触时,不受宪法的限制。但重大变故终止后,随时可废除此临时性的条款,如此既免于修宪的繁重程序,又可应付当时国家情势所需。其制订、废止归国民大会职掌。
《国语辞典》:省油的灯(省油的灯)  拼音:shěng yóu de dēng
比喻容易应付的人。如:「你别小看这个人,他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国语辞典》:四面玲珑(四面玲珑)  拼音:sì miàn líng lóng
比喻人的手段圆滑,善于应付各方面。如:「他驰骋在商场上,手腕高明,四面玲珑,很吃得开!」
分类:圆滑应付
《国语辞典》:善财难舍(善财难舍)  拼音:shàn cái nán shě
一舍财为善,求援者便接踵而来,以致无法应付。
《国语辞典》:苟且唐塞  拼音:gǒu qiě táng sè
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著,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唐塞,真似暴发新荣之家。」
《国语辞典》:分期付款  拼音:fēn qí fù kuǎn
购物时不先付款,而按照双方约定的期限及每次应付的款项分次付清物价。如:「你可先付头期款,馀款就采分期付款的方式。」
《国语辞典》:基本工资(基本工资)  拼音:jī běn gōng zī
维持劳工最低生活水准的工资,即雇主每个月应付给劳工的工资下限。如:「雇主若不能按月给予员工基本工资是违反劳动基准法的。」
《国语辞典》:经达权变(经达权变)  拼音:jīng dá quán biàn
善于衡量时宜而应付突来的变化。《三国志。卷一○。魏书。荀彧等传。评曰》:「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国语辞典》:吃生米儿的(吃生米儿的)  拼音:chī shēng mǐ ér de
北平方言:(1)指难于应付、不讲情理的人。如流氓、混混之类。(2)指敢在街上插手管閒事的人。
《国语辞典》:急时抱佛脚(急时抱佛脚)  拼音:jí shí bào fó jiǎo
(谚语)比喻平时没有充分准备,遇事时仓皇应付。《二十载繁华梦》第九回:「马氏道:『平日不参神,急时抱佛脚。』茶是不喝了,却那敢生受?」也作「急来抱佛脚」、「急则抱佛脚」。
《国语辞典》:长处搯,短处捏(长处搯,短处捏)  拼音:cháng chù tāo,duǎn chù niē
形容吝啬的人。当他遇到应付出的钱多时,就要打折扣;遇到应付出的钱少时,就不付了。《三侠五义》第五回:「赵大这小子,长处搯,短处捏,那一种行为,连柴火钱都不想著还,他怎么配发财呢!」
《国语辞典》:上门的买卖好做(上门的买卖好做)  拼音:shàng mén de mǎi mai hǎo zuò
(谚语)别人找上门来的容易应付。比喻以逸待劳,容易成功。《西游记》第二八回:「常言道:『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的捉他。」
《国语辞典》: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拼音:nǐ yǒu qiān tiáo miào jì,wǒ yǒu yī dìng zhī guī
(谚语)指不论对方用何种方法,自己均有对策可应付。如:「你少沾沾自喜。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好戏还在后头,大家走著瞧吧。」
《国语辞典》:水来土压,兵至将迎(水来土压,兵至将迎)  拼音:shuǐ lái tǔ yā,bīng zhì jiàng yíng
(谚语)比喻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自有办法应付。《英烈传》第三回:「水来土压,兵至将迎。殿下勿忧,臣当领众迎敌。」也作「军来将敌,水来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