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对付(對付)  拼音:duì fu
1.应付。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俺这里先锋前部,会支分,能对付。」《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他都分门别类的抄起来,等到用著的时候拿出来对付著用。」
2.差可、将就。如:「这衣服虽不大好看,但为了禦寒你就对付著穿吧!」
3.设法凑集。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既没了米,我出去对付些钱米来。」《水浒传》第三六回:「我自江湖上相识多,见的那一个不相助?盘缠自有对付处。」
4.配合、匹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我家下有十万贯家财,须著个有十万房奁的亲来对付我。」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多则是天生分福,又遇著姻缘对付,成就了麟趾关雎。」
5.安排。元。薛昂夫〈山坡羊。孤山云树〉曲:「西湖也怕西施妒,天也为他巧对付。」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这须是五百年前天对付。」
6.算计、谋算。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传把那远年近日欠下我的银子,都对付在你身上,你还我银子来。」《水浒传》第一○回:「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也作「对副」。
7.折磨。元。商道〈风入松。暮云楼阁景萧疏套。离亭宴煞〉:「塞雁哀,寒蛩絮,会把离人对付。」元。赵君祥〈新水令。枕痕一线玉生春套。甜水令〉曲:「树列愁帏,山排愁阵,几般儿对付离人。」
《漢語大詞典》:过送(過送)
(1).敷衍;应付。 元 朱庭玉 《青杏子·思忆》套曲:“咱不曾人前卖弄,人不曾将咱过送。”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听人着冷话来调弄,由人着死句相讥讽,任人着假意廝过送,老先生不懂。”
(2).送走。 郭沫若 《落叶·第十信》:“但我想到只有作我哥哥的累赘便过送一生,我却真是悲郁呢。”
《國語辭典》:支划(支劃)  拼音:zhī huà
处置、安排。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眼睁睁的要杀坏,空教我心劳意攘怎支划!」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卓文君你将那书桌儿便快抬,马相如我看你怎的把他去支划。」
分類:处置应付
《國語辭典》:搪塞  拼音:táng sè
敷衍了事、塞责应付。参见「唐塞」条。《西游记》第四五回:「这先儿只好哄这皇帝,搪塞黎民,全没些真实本事。」《文明小史》第六回:「现在依我的愚见,碰著有钱的,就放松些;碰著没有钱的,就拿他两个来搪塞搪塞,也卸我们的干系。」
《漢語大詞典》:遮敷
应付;凑合。 毛泽东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许多佃农每年尽其勤力所获之副业以与生活相挣扎,还觉得可以勉强遮敷不甚感亏折之苦者,则以工资一项全不计算之故。”
分類:应付凑合
《漢語大詞典》:支糊
应付。 潘漠华 《乡心》:“前年初来的时候,东西寻不着生意做,却也想到还是不出来好。现在人地熟识了,也勉强可以支糊得过去。”
分類:应付
《國語辭典》:招架  拼音:zhāo jià
1.正面接下挑战。《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一连四五日挑战,李存璋牢守寨栅,只不招架。」
2.抵挡、接招。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五出:「拚受打和骂,将身去招架!将身去招架!」
3.招呼款待。《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曹公见其衣衫不整,心下不悦,又知是王振的仇家,不敢招架,送下小小程仪,就辞了。」《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张权瞧见,便放下手中生活,上前招架道:『员外要甚家火?里面请看。』」
4.招认、承认。《西游记》第八六回:「汝等见他,须要行个大礼,叫他声『孙老爷』,他就招架了。」《警世通言。卷七。陈可常端阳仙化》:「他若欺心不招架时,左右做我不著,你两个老人家将我去府中,等我郡王面前实诉。」
《國語辭典》:交待  拼音:jiāo dài
接待。《三国志。卷四五。蜀书。杨戏传》:「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國語辭典》:俯仰  拼音:fǔ yǎng
1.低头与抬头。《墨子。鲁问》:「孰将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
2.瞬息。指短暂的时间。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3.举止动作。《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秦王之俯仰。」
《國語辭典》:为难(為難)  拼音:wéi nán
1.对不易解决的事,感到苦恼。《红楼梦》第四二回:「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那知这位王太史的时务,是要本子上誊写下来的,凭空要他出题目,就著实为难。」
2.作对、刁难、让人难堪。《孔丛子。对魏王》:「欲规霸王之业,与众大国为难,而行酷刑以惧远近,国内之民将叛,四方之士不至,此乃亡国之道。」《老残游记》第二回:「你道铁公是谁?就是明初与燕王为难的那位铁铉。」
《漢語大詞典》:应难(應難)
(1).应付危难。管子·重令:“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
(2).答难。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汪荣宝 义疏:“ 子云 有难盖天八事……彼时盖天家必有强辞夺理以应之者,故曰应难未几也。”
分類:应付危难
《國語辭典》:应接(應接)  拼音:yìng jiē
1.应酬交际。《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客卿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唐。杜甫〈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诗:「老病忘拘束,应接丧精神。」
2.接应、支援。《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馀以给足之。」
3.彼此相呼应。唐。欧阳询《书法。应接》:「两点者如小八,自相应接。」
《國語辭典》:偃仰  拼音:yǎn yǎng
俯仰。《诗经。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國語辭典》:应变(應變)  拼音:yìng biàn
1.应付事变。《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应变,君子比德焉。」
2.物体因受外力作用所生长度、面积或体积的变化量,与原先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称为「应变」。
《國語辭典》:支持  拼音:zhī chí
1.支撑维持。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意者岂非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者也。」《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却支持不住,只是伏在椅子上打盹。」
2.赞同、鼓励。如:「鼎力支持」、「我支持这个提议。」
3.应付、照应。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他觉来我自支持他,包你没事。」
4.支付、支出。《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应殡殓之费,都要他支持。你可服么?」
5.说话吞吐含糊、搪塞应付。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