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饮泉诗(飲泉詩)
相传 广州 附近的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晋 广州 刺史 吴隐之 至,为树清廉之风,故意饮之,并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日后为政仍保持清廉。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后遂以“饮泉诗”作为称颂廉吏的典故。 唐 刘长卿 《送韦赞善使岭南》诗:“ 番禺 静无事,空咏饮泉诗。”
《漢語大詞典》:三元里
地名。在 广东 广州市 西北郊。原有 三元庙 ,为1841年 广州 人民抗 英 组织 平英团 之旧址。 清 张维屏 《三元里歌》:“ 三元里 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漢語大詞典》:金兰会(金蘭會)
旧时 广州 顺德 农村女子结社的名称。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兰会:“ 广州 顺德 村落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女出嫁后归寧,恒不返夫家,至有未成夫妇礼,必俟同盟姊妹嫁毕,然后各返夫家。若促之过甚,则众姊妹相约自尽。”
《国语辞典》:东莞县(东莞县)  拼音:dōng guǎn xiàn
县名(现改设东莞市)。属广东省,位于广州市东南,为东江下游的一县。
《国语辞典》:番禺县(番禺县)  拼音:pān yú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南,东莞县之西,因番山、禺山而得名,故称为「番禺县」。
《漢語大詞典》:洋商
(1).鸦片战争前, 厦门 、 广州 等处专营对外贸易的洋行商人的简称。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再讲到那枝孔雀花翎的贵重……那班盘剥重利的洋商盐商,都得花到上万的银子,纔捐得这件东西到头上。”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林则徐 传集怡和行 伍绍荣 等洋商,宣布谕帖,令转谕各洋商公司人等报明存烟实数。”
(2).鸦片战争后,专指来我国经商的外国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兄弟是洋商所用的人,万一有甚么事牵涉到我,只要洋东一出面,就万事都消了。” 茅盾 《子夜》五:“可是成绩在那儿呀?还不是为的办理不善,亏本停歇,结局多半跑到洋商手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沈香浦
亦作“沉香浦”。 地名。在 广州市 西郊的江滨。相传 晋 广州 刺史 吴隐之 曾投沉香于其中,因而得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记要·广东二·广州府》“ 琵琶州 ”自注:“ 沉香浦 在府西二十里江滨。相传 吴隐之 任还,妻 刘氏 独齎沉香, 隐之 见而投於浦,因名。”
《漢語大詞典》:广州泉(廣州泉)
泉名。指 贪泉 。在 广州 西北二十里 石门 ,今 南海县 境内。传说饮其水者,则起贪心。 宋 范仲淹 《酬和黄太傅》诗:“酌以 广州泉 ,不易 伯夷 志。”
《國語辭典》:蕃坊  拼音:fān fāng
宋代称外国人居留的地方。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诸事。」
《漢語大詞典》:散商
(1).指鸦片战争前 广州 的 英国 东印度公司以外的外国商人,即所谓“自由”商人,又称“港脚”。 清 魏源 《筹海篇》四:“西洋互市 广东 者十餘国,皆散商无公司,惟 英吉利 有之。” 清 魏源 《筹海篇》四:“散商者,各出己资,自运自集,利害皆一人独当之。”
(2). 清 代官府于垄断行业特许商人中指定一二殷实商户为首领,称为总商,类似牙行行首,其余则称散商。
《漢語大詞典》:饮泉清节(飲泉清節)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 隆安 中,吴为 广州 刺史,经 石门 ,“有水名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吴 “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 吴 “清操踰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明 刘基 《分赃台》诗:“突兀高臺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饮泉清节今寥落,可但 梁山 独擅名!”
《国语辞典》:广九铁路(广九铁路)  拼音:guǎng jiǔ tiě lù
自广州至九龙的铁路,长一百七十八公里。
《国语辞典》:广三铁路(广三铁路)  拼音:guǎng sān tiě lù
自广州石围塘至三水县的铁路,长四十九公里,为粤汉铁路南段的支线。
《国语辞典》:广州和约(广州和约)  拼音:guǎng zhōu hé yuē
清道光二十一年,广州水陆两军夜袭英军,清军败战,奕山求和,英统帅义律允和,清军退出广州,赔款六百万,英军退出虎门。历史上称为「广州和约」。
《国语辞典》:永丰舰事件(永丰舰事件)  拼音:yǒng fēng jiàn shì jiàn
民国十一年(西元1922),陈炯明叛变,包围广州总统府,幸有海军官兵登陆接应,孙大总统中山先生方得脱险登上永丰舰,此次事件史称「永丰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