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1,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漫汗
浑茫
佛天
胶葛
佛海
旷宇
广厚
滂洋
空海
吁吁
滂沲
三自
于然
漭泱
浩莽
《國語辭典》:漫汗  拼音:màn hàn
广大的样子。《文选。张衡。南都赋》:「布濩漫汗,漭沆洋溢。」唐。韩愈〈绖騝赠张籍〉诗:「万屋漫汗合,千株照曜开。」
《漢語大詞典》:浑茫(渾茫)
(1).混沌蒙昧。指上古人类未开化的状态。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浑茫剖判,清浊以陈,或昇以动,或降而静,彼天地犹不知所以然也。” 宋 秦观 《上吕晦叔书》:“閤下之道如元气行乎浑茫之中,其发为风霆雨露者,特糟粕耳。”
(2).谓广大无边的境界。 清 曹寅 《钱塘晓潮》诗:“北斗掉尾天失色,浑茫之元不可测。”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张超然上舍》:“浑茫千顷翻学海,扶疎十丈丰词条。”
(3).模糊;不分明。 清 姚鼐 《米友仁〈楚江风雨图卷〉》诗:“波翻雨横客登楼,天地浑茫不知处。” 梁斌 《播火记》四二:“他们坐在那里,眼看着太阳渐渐西沉,天地相连的地方一带浑茫。”
《漢語大詞典》:佛天
(1).对佛的敬称。佛教徒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能普济众生,故以天为喻。《水浒传》第五回:“老汉从来敬信佛天三寳,虽是我庄上今夜有事,权且留师父歇一宵了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我昨日与伙计算账,多出三十两一项银子来。我就捨在此处修好了阁,一来也是佛天面上,二来也在此间留个名。”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都是佛天菩萨的保祐啊!”
(2).犹西天,即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亦喻指景物极美之地。《花月痕》第十一回:“只见白鷺横飞,垂杨倒挂,香风习习,花气濛濛,真是香国楼臺,佛天世界。”
《國語辭典》:胶葛(膠葛)  拼音:jiāo gé
1.交错纠结。《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齐总总撙撙,其相胶葛兮,猋骇云讯,奋以方攘。」
2.广大且繁复。《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温宫胶葛,凉殿峥嵘,络以随珠,綷以金镜。」《文选。左思。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嵘。」
《國語辭典》:佛海  拼音:fó hǎi
佛陀的境界广大无边,有如海洋,故称佛界为「佛海」。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引入慧流,同归佛海。」
《漢語大詞典》:旷宇(曠宇)
(1).广大的原野;广阔的天地。《楚辞·招魂》:“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王逸 注:“旷,大也;宇,野也。” 宋 朱熹 《挽汪端明》诗之二:“旷宇元无际,孤标自不羣。” 何其芳 《忆昔》诗:“烈火高烧惊旷宇,奈何我独告西旋!”
(2).宽广的胸怀。三国志·吴志·虞翻陆绩等传论:“ 虞翻 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 权 不能容,非旷宇也。”
《漢語大詞典》:广厚(廣厚)
(1).宽厚。国语·周语下:“其终也,广厚其心,以固龢之。”
(2).广大深厚。《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 华岳 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优游夷愉,广厚高明,迫三代之遗音。” 元 郝经 《浑元刘先生哀辞》序:“其辞汪洋焕烂,高壮广厚,约而不缺,肆而不繁。”
《漢語大詞典》:滂洋
众多而广大。《汉书·礼乐志》:“神嘉虞,申贰觴。福滂洋,迈延长。” 颜师古 注:“滂洋,饶广也。” 唐 沈亚之 《祈雨文祠汉武帝》:“雍熙滂洋,甘露麒麟。人荷其泽,亦仰如春。” 宋 苏辙 《送提刑孙颀少卿移湖北转运》诗:“归斾正滂洋,行輈岂容缓。”
分類:众多广大
《國語辭典》:空海  拼音:kōng hǎi
人名。(西元774~835)日本平安时代高僧,为日本真言宗的鼻祖,俗姓佐伯氏。西元八○四年留学长安,八一六年创建金刚峰寺,又制平假名,编〈次伊吕波歌〉。著有《三教指归》、《性灵集》等。卒谥弘法大师。
《國語辭典》:吁吁  拼音:xū xū
1.喘气声。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我这里立不定、吁吁的气喘,我将这绳头儿呵的来觉软。」元。刘庭信〈寨儿令。夜未央〉曲:「喘吁吁娇滴滴,香馥馥汗浸浸。」
2.惊恐的样子。唐。柳宗元 乞巧文:「吁吁为诈,坦坦为忝,他人有身,动必得宜。」
《漢語大詞典》:滂沲
同“ 滂沱 ”。
(1).雨大貌。 晋 左思 《蜀都赋》:“虽星毕之滂沲,尚未齐其膏液。” 唐 欧阳行周 《益昌行》:“期当作説霖,天下同滂沲。”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竹迷谁定知迷否,趂取滂沲好雨初。”
(2).形容泪或血等流得多。 汉 王褒 《九怀·株昭》:“卷佩将逝兮,涕流滂沲。”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沲,意甚恶之。” 晋 潘岳 《寡妇赋》:“哀鬱结兮交集,泪横流兮滂沲。” 唐 孟郊 《送淡公》之六:“徘徊相思心,老泪双滂沲。”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碓梦》:“既至,乃数百鬼负大磨,旋转不已。有人头出磨上,流血滂沲。”
(3).广大貌;充溢貌。周髀算经卷上:“北极之下,高人所居,六万里,滂沲四隤而下。” 唐 沈亚之 《淮南都梁山仓记》:“待我柘桂之杓,致滂沲之流,操以救之。”
(4).形容丰盛。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李君神》:“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沲。”
《國語辭典》:三自  拼音:sān zì
大陆地区指:(1)学校学生的自治、自立、自学活动。(2)自立、自律、自强。
《漢語大詞典》:三自一包
缩略语。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于然
舒徐貌。 唐 柳宗元 《东海若》:“秽亦海也,狭亦海也,幽亦海也,突然而往,于然而来,孰非海者?”
广大高远貌。于,通“ 迂 ”。 唐 刘禹锡 《送惟良上人并引》:“以貌窥天者,曰乾然而健,于然而高。”
《漢語大詞典》:漭泱
广大貌。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之一:“浑沌自太古,漭泱开 吴 天。” 清 方文 《从黄俞邰借〈宋遗民录〉感旧》诗之一:“乾坤正漭泱,梨枣合重鐫。” 清 魏源 《湖北堤防议》:“盖 大江 出峡,至 江陵 始漭泱横恣。”
《漢語大詞典》:浩莽
亦作“ 浩漭 ”。
(1).水广大无际貌。 明 袁宏道 《与沈伯涵水部》:“江水虽浩莽,殊无意致,六桥、三竺之想,那能一刻去胸中。” 郑振铎 《海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
(2).泛指广大无际。 清 姚燮 《岁暮》诗之四:“朔风吹浪拍天骄,浩漭千山瘴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