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1,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庬洪
蒙涌
茫茫
浩荡
如云
浩浩
优游
天高
浩然
大地
汗漫
盘桓
荡荡
天空
万民
《漢語大詞典》:庬洪
犹广大。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湛恩庬洪,易丰也。” 颜师古 注:“庬、洪,皆大也。”
分類:广大
《漢語大詞典》:蒙涌(濛涌)
犹广大。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湛恩濛涌,易丰也。”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作“湛恩厖洪”。
分類:广大
《國語辭典》:茫茫  拼音:máng máng
1.水势浩大无边的样子。唐。杜甫 城上诗:「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
2.广大无边的样子。唐。杜甫〈宿花石戍〉诗:「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3.不明的样子。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目视不明的样子。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國語辭典》:浩荡(浩蕩)  拼音:hào dàng
1.广博浩大的样子。《楚辞。屈原。九歌。河伯》:「登昆崙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二首之一:「洪流何浩荡,修芒郁岧峣。」
2.无常不定、心无所主的样子。南朝梁。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國語辭典》:如云(如雲)  拼音:rú yún
好像天上的云一样。比喻数量众多。《诗经。齐风。敝笱》:「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國語辭典》:浩浩  拼音:hào hào
1.水流盛大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怀沙》:「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南朝宋。鲍照〈梦归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2.广大的样子。《礼记。中庸》:「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风势强劲的样子。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诗:「鞞鼓喧兮从夜达,胡风浩浩兮暗塞营。」元。曹伯启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五首之三:「浩浩阴风酿宿霾,道边佛刹记曾来。」
4.声音洪大或喧杂。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于两山之间,飞琼溅雪,汹涌澎湃,浩浩然声若奔雷。」
《國語辭典》:优游(優游)  拼音:yōu yóu
1.閒暇自得的样子。《诗经。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明。江盈科《雪涛小说。妄心》:「我与尔优游以终馀年,不亦快乎?」也作「优繇」、「优游」。
2.委心任运。《淮南子。本经》:「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3.犹豫不决的样子。《尚书大传。卷四。康诰》:「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汉书。卷五八。儿宽传》:「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
4.宽裕、有馀裕。《淮南子。俶真》:「由此观之,物莫不生于有也,小大优游矣。」宋。萧德藻 樵夫诗:「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5.广大、宽广。《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國語辭典》:优游(優遊)  拼音:yōu yóu
1.閒暇自得。如:「优游山林」。《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符融》:「融同郡田盛,字仲向,与郭林宗同好,亦名知人,优游不仕,并以寿终。」也作「优游」。
2.古代车上的用具。《南齐书。卷一七。舆服志》:「玉辂,漆画轮,两厢上望板前优游。」
《国语辞典》:天高  拼音:tiān gāo
1.天空高远广大。《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2.天气清朗,多用于秋天。《文选。宋玉。九辩五首之一》:「悲哉!秋之为气也……天高而气清。」《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二》:「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國語辭典》:浩然  拼音:hào rán
1.广阔盛大的样子。《晋书。卷四一。刘寔传》:「悬车告老,二十馀年,浩然之志,老而弥笃。」唐。李白〈日出行〉:「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也作「皓然」。
2.不可阻遏,没有留恋的样子。《孟子。公孙丑下》:「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唐。温庭筠 送人东游诗:「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3.浩然之气的省称。宋。文天祥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國語辭典》:浩然之气(浩然之氣)  拼音:hào rán zhī qì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为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
《國語辭典》:大地  拼音:dà dì
整个地面。如:「大地回春,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國語辭典》:汗漫  拼音:hàn màn
1.漫无标准,浮泛不著边际。《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舍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遂不复能易。」《金史。卷一○七。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诏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说,莫能详尽。」
2.水大渺茫无际的样子。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宋》:「董羽字仲翔,毗陵人。善画鱼龙海水。其汹涌澜翻,咫尺汗漫。」
《漢語大詞典》:汗漫游(汗漫遊)
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见 陶唐 理,甘为汗漫游。” 仇兆鳌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谓 卢敖 曰:‘吾与汗漫游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 清 钮琇 觚賸·神僧:“我将从师为汗漫游,师许之乎?” 叶玉森 《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
分類:世外漫游
《國語辭典》:槃桓  拼音:pán huán
意气风发的样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杨恽之酬会宗,子云之答刘歆,志气槃桓,各含殊采。」
《國語辭典》:盘桓(盤桓)  拼音:pán huán
1.徘徊、留连不前。《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观望。《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逗留。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聪云)小僧取钥匙,开了佛殿、钟楼、塔院、罗汉堂、香积厨,盘桓一会,师父敢待回来。」《老残游记》第四回:「步行在街上游玩了一会儿,又在古玩店里盘桓些时。」
4.广大的样子。《文选。陆机。拟古诗一二首。拟青青陵上柏》:「名都一何绮,城阙郁盘桓。」唐。吕延济。注:「盘桓,广大貌。」
《國語辭典》:荡荡(蕩蕩)  拼音:dàng dàng
1.广大。《论语。泰伯》:「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2.平坦、平易。《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不偏不党,王道荡荡。」
3.法度废坏的样子。《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國語辭典》:荡荡(盪盪)  拼音:dàng dàng
1.浮誇不实的样子。《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2.法度废坏的样子。如:「版版荡荡」。
《國語辭典》:天空  拼音:tiān kōng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
《漢語大詞典》:万民(萬民)
广大百姓。易·谦:“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史记·蒙恬列传:“凡臣之言,非以求免於咎也,将以諫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水浒传》第一回:“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天灾,救济万民。”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他们都是酋长之下,万民之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