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贞女石(贞女石)  拼音:zhēn nǚ shí
位于广东省贞女山下,状如女子的石头。相传秦时有女数人,于贞女峡取螺,忽遇风雨昏暗,其中一女化为石头,高七尺,外形如女子,故称为「贞女石」。
《国语辞典》:三水县(三水县)  拼音:sān shuǐ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顶点、三水铁路的终点。因西、北、绥三江在此会流,故称为「三水县」。为广东省的水运中心之一,农产以稻、甘薯、甘蔗及水果为主。
《国语辞典》:香山乡(香山乡)  拼音:xiāng shān xiāng
乡镇名。广东省中山县的旧名。为突出海中的半岛,临三角江口。
《国语辞典》:尤列  拼音:yóu liè
人名。(西元1865~1936)字令季,别字少纨,清广东顺德人。清末,籍隶洪门,在香港识国父,共致力革命,时以二人与杨鹤龄、陈少白,并称四大寇。第一次起义失败,同志四散,别组中和堂以维党务。嗣东渡日本,常往来于南洋。民国十年,曾任总统府顾问。
《国语辞典》:东莞县(东莞县)  拼音:dōng guǎn xiàn
县名(现改设东莞市)。属广东省,位于广州市东南,为东江下游的一县。
《国语辞典》:番禺县(番禺县)  拼音:pān yú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南,东莞县之西,因番山、禺山而得名,故称为「番禺县」。
《国语辞典》:广州湾(广州湾)  拼音:guǎng zhōu wān
海湾名。位于广东省南部雷州半岛之东,今称湛江港。清朝时,连同周边陆地租与法国,二次大战后收回,设湛江市。
《国语辞典》:苍梧县(苍梧县)  拼音:cāng wú xiàn
县名。位于广西东部,与广东交界处,扼两广的咽喉,濒西江北岸,交通便利,市况繁华。简称为「苍梧」。
《漢語大詞典》:咤雪洲
广东 海南岛 一带地暖不见雪,若见雪则以为奇,故有 咤雪洲 之称。 宋 苏轼 《郁孤台·再过虔州和前韵》:“望断横云嶠,魂飞 咤雪洲 。” 王文诰 辑注:“ 咤雪洲 以言 琼 、 崖 、 儋 、 万 四洲也。汉书·贾捐之传云:‘ 儋耳 、 珠崖 ,皆在南方海中洲居。 南越 地炎瘴而无雪;有雪则以为希咤也。’”
《國語辭典》:潮烟(潮菸)  拼音:cháo yān
产于广东潮州的烟草。
分類:广东烟草
《國語辭典》:蛏田(蟶田)  拼音:chēng tián
福建、广东一带在海滨饲养蛏类的田。也称为「蛏埕」。
《漢語大詞典》:还珠亭(還珠亭)
亭名。在 合浦县 (旧属 广东 ,现属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 汉 孟尝 守 合浦 去珠复还,政绩卓著,后人建此亭以旌表之。 明 文徵明 《送陈良会御史左迁合浦丞》诗:“去去 还珠亭 下路, 苏公 千载有遗芳。”
《漢語大詞典》:鹄奔亭(鵠奔亭)
古亭名。地在 广东省 肇庆市 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九江 何敞 为 交州 刺史,行部至 苍梧 高要 ,宿 鵠奔亭 。夜半有一女子,自称 苏娥 ,字 始珠 , 广信 人,到此亭,为亭长 龚寿 所杀。 敞 遣吏捕问,具服,乃斩之。”后用为平冤之典。亦省称“ 鵠亭 ”。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则 梧丘 之魂,不愧於沉首; 鵠亭 之鬼,无恨於灰骨。”
《漢語大詞典》:大小虎
指 广东 南部 珠江 口的 大虎山 和 小虎山 。两山相峙如门,称 虎门 ,为海防要塞。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转眸已失 大小虎 ,须臾 沙角 风帆收。”
《漢語大詞典》:塞箔
广东 一带渔人列竹箔捕鱼,谓之“塞箔”。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人多以捕鱼为业》:“岁三月大禾已蒔,鱼始上田,渔人以箔三方依田塍,一方依水,潮至则张而大,潮退则卷而小,是为塞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