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幽并
幽州 和 并州 的并称。约当今 河北 、 山西 北部和 内蒙古 、 辽宁 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三:“ 幽 并 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举子 尉迟匡 , 幽 并 耿概之士也。”《金史·文艺传下·元好问》:“歌謡慷慨,挟 幽 并 之气。”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排阁一少年,其气为 幽 并 。”参见“ 幽并儿 ”。
《漢語大詞典》:并命(併命,並命)
共命运;同死。《宋书·索虏传》:“我与此城并命,义不使此城亡而身在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王元绍 ﹞为兵所围,二弟争共抱持,各求代死,终不得解,遂并命尔。”
(1).犹言捐生。《后汉书·西羌传》:“今国家无德,恩不及远,羸弱何辜,而当并命!”《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元年》:“人谁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
(2).亡命;逃亡在外。《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吾父忠於国家,知我必欲报仇,故使并命於 楚 ,以絶后虑。”
併命:1.拚命,舍命。《旧五代史·明宗纪一》:“吾王命我取 葛司徒 ,他士可无併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自和议成而军士灰心,敌益狂狡,遂有四忠併命之祸。”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闻 戚 娶女,鬱怒填胸,立刻拏舟至城,将与女併命。”
(2).比喻尽最大的力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或有不轨之徒从中鼓煽,强者併命于寻仇,弱者絶望于逃死,众志一暌,全体瓦裂,终非国家福也。”
並命:1.一同受命。《礼记·内则》:“毋敢敌耦於冢妇,不敢并行,不敢並命,不敢并坐。” 孔颖达 疏:“并有教令之命。” 唐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诗:“昔岁经过同二 仲 ,登朝並命惭无用。” 唐 张署 《赠韩退之》诗:“白简趋朝曾並命, 苍梧 左宦一联翩。”
(2).拼命。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某今日与人争不胜,已买刀藏腰际,将与仇者並命。”
(1).犹言捐生。《后汉书·西羌传》:“今国家无德,恩不及远,羸弱何辜,而当并命!”《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元年》:“人谁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
(2).亡命;逃亡在外。《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吾父忠於国家,知我必欲报仇,故使并命於 楚 ,以絶后虑。”
併命:1.拚命,舍命。《旧五代史·明宗纪一》:“吾王命我取 葛司徒 ,他士可无併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自和议成而军士灰心,敌益狂狡,遂有四忠併命之祸。”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闻 戚 娶女,鬱怒填胸,立刻拏舟至城,将与女併命。”
(2).比喻尽最大的力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或有不轨之徒从中鼓煽,强者併命于寻仇,弱者絶望于逃死,众志一暌,全体瓦裂,终非国家福也。”
並命:1.一同受命。《礼记·内则》:“毋敢敌耦於冢妇,不敢并行,不敢並命,不敢并坐。” 孔颖达 疏:“并有教令之命。” 唐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诗:“昔岁经过同二 仲 ,登朝並命惭无用。” 唐 张署 《赠韩退之》诗:“白简趋朝曾並命, 苍梧 左宦一联翩。”
(2).拼命。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某今日与人争不胜,已买刀藏腰际,将与仇者並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