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五少年时
  
老婆年少
 
阿婆忆年时


《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监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因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國語辭典》:年时(年時)  拼音:nián shí
1.年代。《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与浩年时邈绝,世不相及,无复藉闻。」
2.当年、昔日。唐。卢殷 雨霁登北岸寄友人诗:「忆得年时冯翊部,谢郎相引上楼头。」元。冯子振 鹦鹉曲。赭肩腰斧曲:「记年时雪断溪桥,脱度前湾归去。」
3.年龄。《梁书。卷三八。朱异传》:「窃见钱塘朱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
4.年头。《初刻拍案惊奇》第三三回:「到了山西潞州高平县下马村那边,正是丰稔年时,诸般买卖好做。」
《国语辞典》:老年时期(老年时期)  拼音:lǎo nián shí qí
心理学上指六十岁以上至生命终了的时期。由于年岁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精力和反应都有变弱和迟钝的倾向,且心理上易受个人社交、经济能力和健康情形的影响。故此段时期的老人极需社会大众特别的关照。也称为「老年期」。
《国语辞典》:中年时期(中年时期)  拼音:zhōng nián shí qí
心理学上指人四十至六十岁阶段。为人生发展八大阶段之一。多数人在此一时期获得最高的职位、最多的收入。但相对的,此一时期的生理衰退历程亦相当明显。
《國語辭典》:青春  拼音:qīng chūn
1.春天。因春天草木繁茂呈现青绿色,故称为「青春」。《楚辞。屈原。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文选。江淹。杂体诗。谢法曹》:「幸及风雪霁,青春满江皋。」
2.比喻年轻。《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大娘子与秀才官人两下青春,成亲了多时,也该有喜信,生小官人了。」
3.年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二出:「且请问芳名,青春多少?」
《國語辭典》:韶华(韶華)  拼音:sháo huá
1.春光。宋。欧阳修〈定风波。过尽韶华不可添〉词:「过尽韶华不可添,小楼红日下层檐。」明。陈子龙 点绛唇。满眼韶华词:「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2.青春年华。唐。李贺〈啁少年〉诗:「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无相待。」《红楼梦》第七○回:「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3.光阴。如:「韶华易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韶华迅速,不觉的换了一个年头。」《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
《國語辭典》:历数(曆數)  拼音:lì shù
1.天运、气数。《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昔炎精幽昧,历数将终。」也作「历数」。
2.历法。《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传中。马怀素传》:「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也作「历数」。
《國語辭典》:历数(歷數)  拼音:lì shù
1.天道、天运,指星象运行的轨道及周期。古人以此观盛衰兴亡的气数。《书经。大禹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也作「历数」。
2.历法。《书经。洪范》:「五曰历数。」唐。孔颖达。正义:「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历。」也作「历数」。
《國語辭典》:初度  拼音:chū dù
1.刚生下来的时候。《楚辞。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生日。《元史。卷四五。顺帝本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聊斋志异。卷二。莲香》:「会媪初度,因从其子婿行,往为寿。」
3.首次、第一次。如:「初度见面时,觉得你很老实可靠。」
分類:年时生日
《國語辭典》:膝下  拼音:xī xià
1.膝盖底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林上舍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何拜人?』」
2.指父母跟前。如:「承欢膝下」、「膝下犹虚」。《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父亲年老,儿子不敢远离膝下。」
3.书信中子女对祖父母或父母的提称语。如:「父母亲大人膝下」。
《國語辭典》:华年(華年)  拼音:huá nián
如花盛开的年纪。指少年。《魏书。卷九三。恩倖传。王睿传》:「渐风训于华年,服道教于弱冠。」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漢語大詞典》:何郎
(1). 三国 魏 驸马 何晏 仪容俊美,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 何郎 ”。后即以“何郎”称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见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裴松之 注引《魏略》。 唐 宋璟 《梅花赋》:“儼如傅粉,是谓 何郎 。” 唐 许浑 《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诗:“犹恐 何郎 热,冰生白玉盘。”
(2).借作驸马的美称。 唐 刘禹锡 《题于家公主旧宅》诗:“ 何郎 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3).指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 何逊 青年时即以文学著称,为当时名流所称道。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三:“雾夕咏芙蕖, 何郎 得意初。”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维扬作》词:“甚都无人诵, 何郎 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自去 何郎 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4).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 何郎 俊才调凌云, 谢女 艳容华濯露。”
《國語辭典》:三迁(三遷)  拼音:sān qiān
1.多次的迁徙。清。黄遵宪〈潮州行〉:「一夕辄三迁,踪迹无定所。」
2.孟母为了孟子的教育,曾三次迁居的故事。参见「孟母择邻」条。后以此赞颂母亲的教养。宋。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
3.官职的变更。《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太史公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南史。卷二五。到彦之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國語辭典》:扪虱(捫蝨)  拼音:mén shī
前秦王猛年少穷苦,当东晋桓温兵进关中时,他去谒见,一面侃侃谈论天下事,一面捻著身上虱子,犹如旁若无人。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后比喻态度从容,侃侃而谈。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國語辭典》:春荣(春榮)  拼音:chūn róng
1.春天的花。《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得所来讯,文采委曲,晔若春荣,浏若清风。」南朝齐。孔稚圭 游太平山诗:「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2.春天万物繁茂殷盛。南朝陈。沈炯〈为百官劝进陈武帝表〉:「臣闻春荣秋落,四时所以迭代。」
3.比喻少壮之时。《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唐。李善。注:「春荣,喻少。」
《國語辭典》:东涂西抹(東塗西抹)  拼音:dōng tú xī mǒ
1.从事写作者的自谦语。宋。吴潜〈八声甘州。任渠侬〉词:「何事东涂西抹,空遣鬓毛稀。」
2.随处乱写乱画。《精忠岳传》第七○回:「本寺近日来了一个疯僧,最喜东涂西抹,想必是他写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东涂西抹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