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昭公十三年》
初,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康王跨之。灵王肘加焉。子干子晰皆远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
初,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康王跨之。灵王肘加焉。子干子晰皆远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
例句
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简释
鞭尸:喻泄愤报仇。唐李白《酬裴侍御对而感时见赠》:“鞭尸辱已及,堂卜罗宿莽。”
典故
相关人物
楚逐伍胥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伍奢
伍尚
太子建
楚平王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柰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柰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
例句
汉求季布鲁朱家,楚逐伍胥去章华。 李白 江上赠窦长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720 【介绍】: 春秋时周国君。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幽王太子。母申后。幽王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乃出奔申。外祖申侯联合缯、犬戎攻杀幽王,西周灭亡。诸侯依申侯意,立宜臼,东迁于洛邑,依晋、郑等国辅佐立国,史称东周。时周王室已衰微,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在位五十一年。后世一般以平王元年(前770)为春秋时代之始。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王讳宜臼,幽王太子。避褒姒之难奔申,申伯及郐与西戎攻周而立之。东迁于雒。在位五十一年,谥曰平王。
《漢語大詞典》:东平(東平)
(1).地名。在今 山东省 。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今之文人, 鲁国 孔融 文举 …… 东平 刘楨 公干 。”《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贫居晏里閈,少小长 东平 。” 李善 注:“《汉书》: 泰山郡 有 东平县 。”
(2).指 汉 刘苍 。因其封 东平王 ,故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昔 沛献 访对於 云臺 , 东平 齐声於 杨 史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东平 擅其懿文, 沛王 振其《通论》。”参见“ 东平献颂 ”。
(2).指 汉 刘苍 。因其封 东平王 ,故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昔 沛献 访对於 云臺 , 东平 齐声於 杨 史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东平 擅其懿文, 沛王 振其《通论》。”参见“ 东平献颂 ”。
《漢語大詞典》:东平献颂(東平獻頌)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汉 明帝 永平 ﹞十五年春行幸 东平 ……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 , 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袞传》:“昔 唐叔 归禾, 东平 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亲。”
《漢語大詞典》:高王
(1).指 五代 南平王 高从诲 。 宋 苏轼 《荆州》诗之四:“朱槛城东角, 高王 此望沙。” 王文诰 辑注引 冯应榴 曰:“《五代史》: 高从诲 嗣为 荆南 节度使,封 渤海王 ,改封 南平王 。”
(2).佛教语。最上之王。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高王观世音经》﹞至今相传,以为高王之名,由 高欢 而得也。其实不然。佛家称谓,凡尊之则曰王,如鹿曰鹿王,象曰象王, 须弥山 则曰 须弥山王 ,皆是也。王而再加以尊称,则曰高王。《大藏圣教法宝标目》有《一切法高王经》一卷,云与《诸法最上王经》本同。然则‘一切法’即‘诸法’,‘高王’即‘最上王’矣。《高王观世音经》,言此《观世音经》於诸经中为最上也,非由 高欢 得名也。《标目》所载,又有《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方等顶王经》。以此例之,最上王即最胜王,高王即顶王。”
(2).佛教语。最上之王。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高王观世音经》﹞至今相传,以为高王之名,由 高欢 而得也。其实不然。佛家称谓,凡尊之则曰王,如鹿曰鹿王,象曰象王, 须弥山 则曰 须弥山王 ,皆是也。王而再加以尊称,则曰高王。《大藏圣教法宝标目》有《一切法高王经》一卷,云与《诸法最上王经》本同。然则‘一切法’即‘诸法’,‘高王’即‘最上王’矣。《高王观世音经》,言此《观世音经》於诸经中为最上也,非由 高欢 得名也。《标目》所载,又有《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方等顶王经》。以此例之,最上王即最胜王,高王即顶王。”
《國語辭典》:鞭尸 拼音:biān shī
春秋时伍子胥率吴军攻入楚国,掘出楚平王的尸首,打了三百鞭,报了父兄的仇。见《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后亦指对已死的人,作严厉的批评。也作「鞭尸」。
《國語辭典》:鞭尸(鞭屍) 拼音:biān shī
鞭打尸首以雪恨,或对已死的人做严厉的批评。参见「鞭尸」条。《魏书。卷三八。王慧龙传》:「誓愿鞭尸吴市,戮坟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