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恬波
(1).平息波澜。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变乘桴以造舟楫,水物为之祥踊,沧海为之恬波。”
(2).喻使局势平静。晋书·刘弘传论:“一州清晏,恬波於沸水之中;百城安堵,静祲於稽天之际。”宋书·孝武帝纪:“今息警夷嶂,恬波 河 渚,栈山航海,乡风慕义。”
《漢語大詞典》:息事
平息事端。后汉书·鲁恭传:“刺史、太守不深惟忧民息事之原,进良退残之化,因以盛夏徵召农人,拘对考验,连滞无已。” 清 梅曾亮 《书棚民事》:“由前之説,可以息事;由后之説,可以保利。”
《漢語大詞典》:弭变(弭變)
平息变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按 隆庆 初元,加 孝烈 謚号,有‘祇天衞圣’字面,盖亦著当时弭变之功也。” 清 戴名世 《〈辨苗纪略〉序》:“夫起衅之由,弭变之策,及章奏文移,无不具载。”
分類:平息变乱
《漢語大詞典》:弭息
平息,止息。《后汉书·陈蕃传》:“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羣贼弭息矣。”宋书·礼志一:“今戎事弭息,唯此为大。”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赦已往之过尤,锡将来之福庆,三灾弭息,九厄蠲消。” 王闿运 《储玟躬传》:“ 湖南 边 苗 蛮 界 五岭 间,民气震动,以无衅得弭息之。”
分類:平息止息
《漢語大詞典》:消平
消除,平息。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乘兹懺谢,并乞消平。”
分類:消除平息
《国语辞典》:止乱(止乱)  拼音:zhǐ luàn
平息祸乱。《史记。卷二四。乐书》:「始奏以文,止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三国演义》第七二回:「贼兵围绕内庭至急,侍臣请天子上宣平门止乱。」
分类:平息祸乱
《漢語大詞典》:宁乱(寧亂)
平息灾祸战乱。国语·周语下:“自 后稷 以来寧乱,及 文 、 武 、 成 、 康 ,而仅克安民。”《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方今英雄棋跱,豺狼闚望,克敌寧乱,非众不济。” 唐 苏颋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圣期在寧乱,士马兴 太原 。”
《漢語大詞典》:解息
消解平息。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 邓主任 的怒气似乎还没有解息,他依然没有向我说话。”
犹休息。晋书·天文志上:“门外六星曰天牀,主寝舍,解息燕休。”
《國語辭典》:息喘  拼音:xí chuǎn
短暂的休息。《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汝等既要与我出战,可出城安营,待魏兵到,莫待他息喘,便急攻之。」
《國語辭典》:消气(消氣)  拼音:xiāo qì
消除怒气。如:「你先消气一下,我待会儿再跟你谈。」
《漢語大詞典》:蠲平
消除平息。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太师北帝醮词》:“厄运蠲平,灾危静息。”
分類:消除平息
《漢語大詞典》:整乱(整亂)
治乱,平息叛乱。汉书·武五子传赞:“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汉书·王尊传》:“拨剧整乱,诛暴禁邪,皆前所稀有,名将所不及。”
《漢語大詞典》:温陶
晋 温峤 、 陶侃 的并称。 晋 成帝 时,二人以协同平息 苏峻 叛乱而齐名。梁书·张缅张缵传论:“ 瓚 不能叶和藩岳,成 温 陶 之举,苟怀私怨,构隙 瀟 湘 ,遂及祸於身。”周书·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是以 齐 晋 帅礼,鼎业倾而復振; 温 陶 释位,王纲弛而更张。”
《漢語大詞典》:攘服
犹征服。《汉书·贾捐之传》:“乃探 平城 之事,録 冒顿 以来数为边害,籍兵厉马,因富民以攘服之。” 颜师古 注:“攘,却也。”
祭祷以求平息。攘,通“ 禳 ”。后汉书·卢植传:“脩礼者,应徵有道之人,若 郑玄 之徒,陈明《洪范》,攘服灾咎。”
《國語辭典》:完事  拼音:wán shì
1.周全的计画。《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
2.办完事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五人进过了三场,人人得意,个个誇强。沈灿若始终心下不快,草草完事。」《红楼梦》第五七回:「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
3.了结、平息。《红楼梦》第四七回:「他心中早已不快,得便意欲走开完事,无奈赖尚荣死也不放。」《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店主人无法,又把自己的衣服,老婆的首饰,并在一处当了,凑满了二百块钱,送了上去,方才完事。」
4.事情失败。如:「被你这么胡乱一闹,这件案子准定完事,没指望了!」
5.指人死亡。如:「他昨晚酒醉驾驶,出了车祸,当场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