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马平川(一馬平川)  拼音:yī mǎ píng chuān
可让马儿奔驰的平原。比喻地势平坦。
《国语辞典》:台湾粉蝶(台湾粉蝶)  拼音:tái wān fěn dié
动物名。分布在台湾岛的平地至低山带。雄蝶翅膀正面白底,背面后翅黄底;雌蝶翅膀较宽圆,正背面均是黑褐色,上有灰白纹。展翅约有五点五至六公分。
《国语辞典》:高地气候(高地气候)  拼音:gāo dì qì hòu
高原和高山地区,由于地势高,使其气候和同纬度的平地气候截然不同。其气温随高度递减,冬季冷空气易沉聚谷底,上方气温反而较高;同一高度的向阳坡温暖,背阳坡寒冷。高地气候有热带高地气候与温带高地气候两种。
《国语辞典》:平地下锹撅(平地下锹撅)  拼音:píng dì xià qiāo juē
在平地上用锹挖掘,比喻无故害人。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他是个不睹事的乔男女,你便横枝儿待犯些口舌,那厮敢平地下锹撅。」
《国语辞典》:台湾环颈雉(台湾环颈雉)  拼音:tái wān huán jǐng zhì
动物名。台湾特有的环颈雉亚种。早年分布于台湾各地的平地或山脚下,喜栖息于乾燥而杂草丛生之地。近年来因受国外引进品种杂交的威胁,垦丁国家公园已开始保育计画。
《国语辞典》: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丈高楼平地起)  拼音: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
(谚语)高楼是从平地上一层一层盖起来的。比喻万事万物都是从基础做起,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渐发展而成。如:「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肯从基层踏实干起,终有成功的一天。」
《国语辞典》:两脚踏住平川路(两脚踏住平川路)  拼音:liǎng jiǎo tà zhù píng chuān lù
站在平地上。比喻安稳、无忧无虑。《金瓶梅》第二五回:「他小叔武松因来告状,多亏了谁替他上东京打点?把武松垫发充军去了,今日两脚踏住平川路,落得他受用。」
《国语辞典》:摆线(摆线)  拼音:bǎi xiàn
cycloid
一个圆盘在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线作纯滚动,其圆周上的一定点所描绘出的轨迹,也称为「圆滚线」。
《国语辞典》:齿耙(齿耙)  拼音:chǐ pá
整地时,用以精细碎土及整平地面的耙类工具。因其呈齿状,故称为「齿耙」。
《国语辞典》:冲积平原(冲积平原)  拼音:chōng jī píng yuán
地理学上指河流搬运的沙砾、泥土等在中下游地区堆积而成的广大平地。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漢語大詞典》:虎落平川
老虎从山里来到平地。比喻有势力者失去了依仗或人遇到了倒霉的时候。例如:虎落平川被犬欺。——·钱彩《说岳全传》
《漢語大詞典》:辊轴(輥軸)
古代一种碾草平地的农具。用于水田整地除草或碾脱麦禾浮穗。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二:“ 江 南地下,易於得泥,故用辊轴。” 徐珂 《清稗类钞·物品·海青辗》:“海青辗,以石为辊轴,轧轢穀粒者。”
《國語辭典》:河漫滩(河漫灘)  拼音:hé màn tān
河道两旁由洪水淤积而成的平坦地,枯水期露出水面,丰水期则常被淹没。常被开发为农地。如:「这块河漫滩很肥沃,可以种植一些蔬菜。」
《漢語大詞典》:耙耱
土地翻耕后碎土和平地的统称。如:这一大片棉田正在施肥浇水,耕翻平整,耙耱保墒。
《漢語大詞典》:川砥
河边平地。 唐 韦应物 《洛都游寓》:“掇英出兰皋,玩月步川砥。”
分類:河边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