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6
词典
2
分类词汇
54
共54,分4页显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萧萧
荏苒
水月
海角
一痕
水墨
油油
攘臂
铮铮
咆哮
幽咽
逢逢
浑成
延首
攘袂
《國語辭典》:
萧萧(蕭蕭)
拼音:
xiāo xiāo
1.拟声词:(1)形容马鸣声。唐。
杜甫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2)形容风声。《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形容落叶声。唐。
杜甫
登高
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2.白发稀疏的样子。宋。
陆游
南乡子。早岁入皇州
词:「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金。
元好问
石州慢。击筑行歌
词:「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驴漫与行人语。」
分類:
象声词
稀疏
萧条
简陋
萧洒
凄清
寂静
常形
寒冷
容马
叫声
风雨
雨声
流水
水声
草木
乐器
《國語辭典》:
荏苒
拼音:
rěn rǎn
时间渐渐过去。《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也作「苒荏」。
分類:
蹉跎
辗转
柔弱
时间
转迁
迁徙
愁苦
拖延
渐渐
连绵不绝
过去
常形
时光
光易
《國語辭典》:
荏染
拼音:
rěn rǎn
柔弱的样子。《诗经。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國語辭典》:
水月
拼音:
shuǐ yuè
1.水与月。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以避同寮追送之劳留简诸友
诗:「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映在水中的月影。比喻清净、明亮或虚幻不实的事物。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
〉:「松风水月,未足以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唐。
李白
〈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分類:
水中月
和月
明净
月
如水
常形
《國語辭典》:
海角
拼音:
hǎi jiǎo
1.突出于海中的狭长形土地。
2.形容极远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一回:「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分類:
海螺
突出
螺壳
海中
号角
狭长
陆地
常形
极远
远僻
《漢語大詞典》:
一痕
一线痕迹。常形容缺月,等于说一弯。 元
元淮
《端阳新月》
诗:“遥看一痕月,掐破 楚 天青。” 明
文徵明
《闲兴》
诗之四:“坐久忽惊凉影动,一痕新月在梧桐。” 郭沫若
《瓶》
诗之十二:“默默地步入了中庭,一痕的新月爪破黄昏。”
分類:
一线
痕迹
常形
缺月
等于
《國語辭典》:
水墨
拼音:
shuǐ mò
1.水和墨。宋。
周紫芝
西江月。谁把蓝揉翡翠
词:「晚来秋水映残霞,水墨新描图画。」
2.水墨画的简称。参见「水墨画」条。
分類:
水墨
浅黑色
黑色
和墨
常形
容或
不着
烟云
彩色
墨点
点染
绘画
画法
《國語辭典》:
油油
拼音:
yóu yóu
1.和谨、恭敬的样子。《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巳,三爵而油油以退。」
2.草木有光泽的样子。如:「绿油油」。《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3.流动顺畅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江湘油油,长流汨兮,挑揄扬汰,荡迅疾兮。」《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厥壤可游。」
分類:
流动
忧思
众多
和悦
悠然自得
众多貌
忧思貌
浓密
恭谨
常形
广大
广大貌
饱满
润泽
裴骃
《國語辭典》:
攘臂
拼音:
ráng bì
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形容激动奋起的样子。《孟子。尽心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也奋然攘臂道:『我晓得到底容不得我。只是要我去,我也要去得明白。我与你当官休去!』」
分類:
露出
衣袖
出手
手臂
伸出
胳膊
常形
饰物
激奋
《國語辭典》:
铮铮(錚錚)
拼音:
zhēng zhēng
1.拟声词。形容玉石或金属碰击所发的声音。唐。
白居易
〈
梦仙
〉诗:「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宋。
欧阳修
〈
秋声赋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
2.形容人品卓越出众。参见「铮铮佼佼」条。清。侯方域《李姬传》:「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
分類:
象声词
声名
坚贞
言词
名显
常形
显赫
刚劲
刚强
有力
才华
出众
撞击
《國語辭典》:
咆哮
拼音:
páo xiāo
野兽的怒吼。唐。
常建
〈
空灵山应田叟
〉诗:「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三国演义》第三回:「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國語辭典》:
咆哮
拼音:
páo xiào
1.形容人在激怒时的吼叫。如:「大声咆哮」、「咆哮如雷」。
2.形容人气势勇猛刚健的样子。《抱朴子。外篇。清鉴》:「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唐。
白居易
〈
汉高祖斩白蛇赋
〉:「一呼而猛气咆哮,再叱而雄姿抑扬。」
分類:
咆哮
高声
野兽
风浪
大叫
哄闹
牲畜
雷雨
常形
搅扰
怒吼
炮弹
暴怒
发出
呼啸
恣肆
轰鸣
鸣声
《國語辭典》:
幽咽
拼音:
yōu yè
1.低沉微弱的水流声。唐。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2.低微的哭声。唐。
杜甫
〈
石壕吏
〉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分類:
幽咽
声音
低沉
轻微
常形
水声
声和
哭泣
《國語辭典》:
逢逢
拼音:
péng péng
拟声词。形容鼓声。《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分類:
象声词
盛多
盛多貌
常形
鼓声
《國語辭典》:
浑成(渾成)
拼音:
hún chéng
1.天然而成。《抱朴子。内篇。畅玄》:「恢恢荡荡,与浑成等其自然;浩浩茫茫,与造化均其符契。」《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最难得这样浑成,非是高手不能。」
2.一种古时的赌博。以六个或八个铜钱掷地,若都是正面或背面,称为「浑成」。《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怎的样攧钱?也有八个六个,攧出或字或背,一色的谓之浑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没心没想的抛下去,何止千扑,再扑不成一个浑成来。」也称为「浑纯」。
分類:
浑成
赌博
常形
天然
生成
文学
铜钱
学艺
艺术
成全
作品
品等
自然
浑然一体
《國語辭典》:
延首
拼音:
yán shǒu
伸长颈项盼望。《周书。卷一四。贺拔胜传》:「怀朔被围,旦夕沦陷,士女延首,企望官军。」三国魏。
曹丕
〈
济川赋
〉:「永号长吟,延首相望。」
分類:
伸长
长头
头颈
恐惧
常形
急切
切盼
盼望
《國語辭典》:
攘袂
拼音:
ráng mèi
捋胳膊,捲衣袖。形容振奋而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先贤玉摧于前,来哲攘袂于后。」
分類:
上衣
衣袖
常形
奋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