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帖然
帖子
妥帖
帖帖
一帖
安帖
春帖
书帖
书帖
法帖
晋帖
禊帖
帖妥
帖息
堂帖
《国语辞典》:帖然  拼音:tiē rán
安定顺从的样子。《旧唐书。卷一四。马周传》:「往者贞观之初,率土霜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而天下帖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闻语,帖然敬伏。」
分类:安定顺从
《國語辭典》:帖子  拼音:tiě zi
1.应酬的名片或书柬。《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拿了一张红帖子要武书开名字去拜。」《老残游记》第四回:「老残一面叫茶房来给了挑盒子的四百钱,一面写了个领谢帖子,送那人出去。」
2.布告、告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我家店里后面一进,有六七间房子空著没有用,前几个月,就贴了一张招租的帖子。」
3.议亲的庚帖。《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教授既是要这头亲事,却问乾娘觅一个帖子。」也作「帖儿」。
《國語辭典》:妥帖  拼音:tuǒ tiē
1.稳妥得当。《文选。陆机。文赋》:「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书是杜少卿哥寄来的,说臧岐为人甚妥帖,荐来给大爷、二爷使唤。」也作「妥贴」。
2.平静、宁静。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首之一:「斯须风妥帖,若受命平秩。」
《國語辭典》:帖帖  拼音:tiē tiē
1.贴近、逼近的样子。唐。韩偓 雨中诗:「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2.安静诚服的样子。唐。韩愈 施先生墓铭:「时先生之说二经,来太学,帖帖然坐诸生下,恐不卒得闻。」宋。梅尧臣〈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诗:「我马卧我庭,帖帖垂颈耳。」
3.安稳平静。唐。杜牧 燕将录:「唯燕未得一日之劳,为子孙寿后世,岂能帖帖无事乎?」
4.形容平淡无奇。《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论文上》:「司马迁文雄健,意思不帖帖,有战国文气象。」
《漢語大詞典》:一帖
(1).药一剂称一帖。 唐 白居易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只到我家厢儿里取一帖药来,煎与我吃。”
(2).指一帖药。《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病比昨日减动六七分了;今日再一帖下去,情管都好了。”
(3).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三言。”
(4).一幅字帖。 宋 苏轼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之二:“鬢鬚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 遂良 。”
(5).犹一盏。景德传灯录·法真禅师:“师云:侍者取一帖茶与遮僧。”
《國語辭典》:安帖  拼音:ān tiē
安定帖服。《魏书。卷五五。游明根传》:「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聊斋志异。卷一○。胭脂》:「判牒既下,意始安帖。」
《漢語大詞典》:春帖
即春帖子。 元 袁桷 《翰林故事莫盛于唐宋聊述旧闻拟宫词》之四:“春帖分裁閤分多,宫娥争餽纈綃罗。”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五:“閤门春帖点霜毫,玉尺量身赐锦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下》:“其立名也,始仍桃符之称,今成楹联之号,中更门帖,亦云堂对,或於春帖为隣,亦与青词相附。”参见“ 春帖子 ”。
分類:春帖子
《漢語大詞典》: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 宋 制,翰林一年八节要撰作帖子词。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禁中门帐。于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词,称“春帖子”。多为五、七言绝句。其体工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七:“ 欧公 与 王禹玉 、 范忠文 同在禁林,故事进春帖子,自皇后贵妃以下,诸閤皆有。”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立春:“﹝立春日﹞学士院撰进春帖子。” 陈衍 《辽诗纪事·无名氏》:“《高丽图经》: 广化门 ,王府之偏门也,榜周易繇辞五字,仍有春帖子云云。”参阅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分類:春帖子
《漢語大詞典》:书帖(書帖)
(1).书写简帖。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昔者 吴 人 张旭 善草书书帖,数尝於 鄴县 见 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2).指书札、柬帖。 唐 温庭筠 《洞户二十二韵》:“画图惊走兽,书帖得来禽。” 曾益 等注:“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 蜀郡 太守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元丰 中, 王荆公 居 半山 ,好观佛书,每以故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看见了这封家书,写得好笑,故意朗诵起来。” 梁斌 《播火记》四:“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子 江涛 入狱的事, 贵他娘 又动了一会子悲伤,才离开 柏树坟 ,走到 春兰 家里,和 春兰 定规好,请人写了书帖送过去。”
《漢語大詞典》:书帖(書帖)
字帖;墨迹。 宋 梅尧臣 《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诗:“刑政二字布楷法,古今书帖未足观。”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士大夫家,亦有爱其书帖者,皆藏去,以为清玩。”
分類:字帖墨迹
《國語辭典》:法帖  拼音:fǎ tiè
1.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
2.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漢語大詞典》:晋帖(晉帖)
指 晋 人的书迹或其摹本、刻帖。 清 赵翼 《题文信国致永丰尉吴名扬》诗之三:“纸敝虽同 晋 帖临,文存不待 束 补。” 严复 《救亡决论》:“ 魏 碑 晋 帖,南北派分。”
分類:书迹摹本
《國語辭典》:禊帖  拼音:xì tiè
晋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因记中有兰亭修禊事语,故称为「禊帖」。也称为〈兰亭帖〉。
《漢語大詞典》:帖妥
(1).静止不动貌;安稳。 明 刘基 《清齐记》:“时雨新濯,竹树生色,猨鸟不呼,松柏帖妥,而巖壑为之清焉。” 清 龚自珍 《午梦初觉怅然诗成》诗:“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
(2).指平安稳当。 宋 陆游 《黄牛峡庙》诗:“襁儿着背上,帖妥若在榻。”
(3).平静。 唐 李贺 《贝宫夫人》诗:“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4).妥帖,合适妥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诗用助语字贵帖妥。如 杜少陵 云:‘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皆混然帖妥。” 清 黄景仁 《消寒夜集分赋》:“商略身世事,百法欠帖妥。”
《國語辭典》:帖息  拼音:tiē xí
安定平顺。《宋史。卷二九三。张咏传》:「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陆石室》:「风激浪怒,舟不能胜,亟抽带中丹投舟外,风浪始帖息。」
《國語辭典》:堂帖  拼音:táng tiě
唐宰相处分公事的手谕文书。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堂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唐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剳子』也。」也称为「堂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