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师徒(師徒)  拼音:shī tú
1.师生。指师父和徒弟。《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师徒皆杀,仇已报矣。」
2.士卒、军队。《左传。襄公四年》:「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唐。元稹《莺莺传》:「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
《國語辭典》:师资(師資)  拼音:shī zī
1.教师。《谷梁传。僖公三十二年》:「晋侯重耳卒。」唐。杨士勋。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宋。范仲淹代人奏乞王洙充京讲书状〉:「臣闻三代盛王,致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陈正道。」
2.可以效法或引以为戒的人和事。《谷梁传。僖公三十二年》:「晋侯重耳卒。」晋。范宁。集解:「师资辩说,日用之常义。」《后汉书。卷三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廉范》:「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
《國語辭典》:衣钵(衣缽)  拼音:yī bō
1.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三国演义》第二七回:「贫僧此处难容,收拾衣钵,亦往他处云游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亦且衣钵充实,家道从容。」
2.泛指老师所传授的思想、学术、技能。宋。杨万里赠王婿时可〉诗:「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通俗编。服饰》引《邵氏闻见录》:「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传老夫衣钵耳。」
《漢語大詞典》:荆关(荆關)
(1).柴门。 南朝 宋 谢庄 《山夜忧》诗:“迴舲袥绳户,收棹掩荆关。”
(2). 荆门山 。泛指险要之地。 唐 李白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诗:“ 寿阳 信天险,天险横 荆关 。”
(3). 五代 画家 荆浩 、 关仝 师徒以擅画山水齐名,故并称“荆关”。 宋 梅尧臣 《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古画》诗:“山水树石硬, 荆关 艺能至。” 金 元好问 《王都尉山水》诗:“自是秦楼画眉手,不能辛苦作 荆关 。”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 荆浩 一称 洪谷子 , 关仝 尝北面者也,故世称 荆 关 。”
《國語辭典》:传法(傳法)  拼音:chuán fǎ
佛教用语。教授佛法。《五灯会元。卷一。六祖弥遮迦尊者》:「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也。既传法已,游化至北天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
《漢語大詞典》:友教
指不执师徒之礼,以朋友的身分教授。 明 归有光 《策问二十三道》:“昔者 孔子 与门人论学,其后七十子之徒,以此友教诸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史记 灭 明 南游至 江 ,居於 楚 ,友教士大夫。”
《國語辭典》:信衣  拼音:xìn yī
中国禅宗传授的法衣。象徵师父认可弟子对其教法的證悟,因法衣有證明的作用,故称「信衣」。《景德传灯录。卷二。婆舍斯多》:「我师难未起时,密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
《漢語大詞典》:法信
佛教师徒传法的信物。西溪丛语卷上引 唐 李舟 《能大师传》:“五祖 弘忍 告之曰:汝缘在南方,宜往教授,持此袈裟,以为法信。”
《漢語大詞典》:传锡(傳錫)
谓佛门师徒相传授。锡,指锡杖。 唐 罗隐 《秦望山僧院》诗:“霸主卷衣纔二世,老僧传锡已千秋。”
《國語辭典》:衣钵相传(衣缽相傳)  拼音:yī bō xiāng chuán
佛教禅宗以交付衣钵给弟子,代表他已开悟得法。衣钵相传,指师父传法给弟子,弟子也得到师父禅法的精华。语本《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列传。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后泛指思想、技术、学术等的传授。《镜花缘》第六○回:「这是衣钵相传,亦非偶然。」也作「衣钵真传」。
《漢語大詞典》:避妖圈
小说故事。 唐僧 师徒取经, 孙悟空 欲去化斋,恐妖怪乘机而来,即取金箍棒就地划了一圈,请 唐僧 坐在中间,对 唐僧 道:“ 老孙 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事见《西游记》第五十回。后人称此圈为“避妖圈”。 水运宪 《雷暴》二:“自从她独居之后,各种各样的追求者真不少,但没有一个能近得身去,好似 孙行者 在她身旁划了一个避妖圈。”
《國語辭典》:口传心授(口傳心授)  拼音:kǒu chuán xīn shòu
授教者口头传授,而受教者心中悟解。《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这刀法鎗法弹弓射箭拳脚,却是老人家口传心授。」也作「口授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