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3,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洁己
入己
无己
约己
彼己
律己
异己
戊己
胜己
切己
小己
省己
己身
忘己
奉己
《國語辭典》:洁己(潔己)  拼音:jié jǐ
修正身心,使自己的行为端正、严谨。《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吾生无妄之世,值浇羿之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安得独洁己而危所生哉?」
《國語辭典》:入己  拼音:rù jǐ
将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弟子们说过的话,毫釐不敢入己,尽数送与先生,见弟子们一点孝意。」
《漢語大詞典》:无己(無己)
(1).犹无我。《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太上无己,其次无名。”
(2).不固执己见。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无己,故学莫先於克己。”
《漢語大詞典》:约己(約己)
约束自己。后汉书·应奉传:“ 和帝 时为 河南 尹、将作大匠,公廉约己,明达政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苦心约己,以行无益之事,鏤冰刻朽,终无必成之功。”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夫约己裕人,招怀必信,推诚体国,嫌衅自平。”
《漢語大詞典》:彼己
见“ 彼其 ”。
《漢語大詞典》:彼其
亦作“ 彼己 ”。亦作“ 彼记 ”。
(1).《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郑玄 笺:“不称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礼记·表记引作“彼记”。后以“彼其”、“彼己”讥功德不称其位者。后汉书·明帝纪:“陈负乘,刺彼己,永念慙疚,无忘厥心。”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其’之讥。” 唐 刘禹锡 《苏州加章服谢宰相状》:“有黷陟明之典,诚招彼己之讥。” 宋 王禹偁 《谢衣袄表》:“饰之瑞兽,空倾率舞之心;徵乃维鵜,难免彼己之刺。”
(2).代词。那,那个;他。《诗·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 申 。” 郑玄 笺:“其或作记,或作己,读音相似。” 宋 王安石 《伤仲永》:“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则未知彼其亦曰:此吾友也,是其来也,将进我以善也。”
《國語辭典》:律己  拼音:lǜ jǐ
约束自己。如:「律己甚严」。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宁波宗太守湘文,律己爱民,政声卓著。」
《國語辭典》:异己(異己)  拼音:yì jǐ
意见、志趣和自己不同的人。《晋书。卷八三。殷顗传》:「顗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宰相,树置心腹,专害异己。」
《漢語大詞典》:戊己
(1).指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 郑玄 注:“戊之言茂也,己之言起也。日之行四时之间,从黄道,月为之佐。至此万物皆枝叶茂盛。其含秀者,抑屈而起,故因以为日名焉。”吕氏春秋·季夏:“中央土,其日戊己。” 高诱 注:“戊己,土日。土,王中央也。”事类赋卷十九引 晋 张华 博物志:“鷰戊己日不衔泥涂巢,此非才智,自然得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适偶有所偏解,犹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而未必达於他事也。”
(2).古以十干配五方,戊己属中央,于五行属土,因以“戊己”代称土。 宋 苏轼 《思无邪斋赞》:“培以戊己,耕以赤蛇。”
(3).见“ 戊己校尉 ”。
《漢語大詞典》:戊己校尉
汉 代官名。掌管西域屯田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戊己校尉, 元帝 初元 元年置。” 颜师古 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镇覆四方,今所置校尉亦处 西域 之中抚诸国也。”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都护 甘延寿 、副校尉 陈汤 发戊己校尉 西域 诸国兵至 康居 ,诛灭 郅支单于 。”亦省称“ 戊己 ”。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 晋氏 平 吴 以后,少获寧息,徒置戊己之官,诸国亦未宾从也。”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 车师 旧国,俯枕前廷;戊己遗墟,斜连后壁。”
《骈字类编》:胜己(胜己)
晋书刘琨传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
《國語辭典》:切己  拼音:qiè jǐ
1.与自己密切相关。《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亲戚都不是切己之事,那个去查他底细。」也作「切身」。
2.贴心、知心。《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你千乡万里,出外为客,若没有切己的亲戚,那个知疼著热?」
《國語辭典》:小己  拼音:xiǎo jǐ
个人。《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
分類:一己个人
《漢語大詞典》:省己
犹言自我反省。 宋 王禹偁 《拟贬萧瑀出家诏》:“朕失任贤之道,昧则哲之明……勉思省己,以卜自新。” 明 张居正 《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郊劳疏》:“今生一命草芥,冒此宠荣;仰而戴天,俯焉省己。”
分類:自我反省
《高级汉语词典》:己身
自己
分类:己身
《漢語大詞典》:忘己
(1).忘了自己,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指不识不知,顺乎自然的处世态度。庄子·天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於天。”
(2).不主观,不自用。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二圣忘己,惟公是式,公亦无我,惟民是度。” 宋 苏轼 《拟殿试策问》:“朕虚心忘己,以来众言。”
《漢語大詞典》:奉己
(1).谓养护己身,无所作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蔿吕臣 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杜预 注:“言其自守无大志。”南史·后妃传下·陈文沈皇后:“ 钦 素无伎能,奉己而已。” 清 钱谦益 《向言上》之四:“夫奉己而不在民,近代大臣之通病也,百姓之所仇而敌国之所喜也。”
(2).奉养自己。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诗:“礼贤道何优,奉己事苦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