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官身  拼音:guān shēn
1.身任公职的人。宋。晏几道生查子。官身几日閒〉词:「官身几日閒,世事何时足?」
2.元明时代的妓女,按例须列名于官府,随时听候徵调,称为「官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此时太学固然得第,盼奴还是个官身,却就娶他不得。」
《漢語大詞典》:役法
(1).谓为法令所役使。慎子逸文:“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长也。”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作法者君,守法者臣,役法者民。”
(2).差役之法。 宋 秦观 《论议上》:“夫所谓役法者,其科条品目虽曲折不同,大抵不过差、免二法而已。”明史·食货志二:“役法定於 洪武 元年。”
《國語辭典》:脚力(腳力)  拼音:jiǎo lì
1.传递文书、搬运货物、行李的人或牲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五。怪术》:「元和末,盐城脚力张俨递牒入京。」《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不用官府车辆,自己雇了脚力登车。」
2.步行的能耐。宋。苏轼 登玲珑山诗:「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宋。范成大 寒食郊行书事诗二首之二:「赏心添脚力,呼渡过溪东。」
3.根基、根底。《朱子语类。卷七。小学》:「如二十岁觉悟,便从二十岁立定脚力做去。」
4.脚钱。
《漢語大詞典》:过差(過差)
过分;失度。书·胤征“ 羲和 湎淫,废时乱日” 孔 传:“沉湎於酒,过差非度。”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飞 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 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过失;差错。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陈书·陆山才传:“坐侍宴与 蔡景歷 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二:“夫 唐尧 圣人之盛者,举事兴为,岂容过差,顾后之学者不能辨明耳。”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或有过差,方图盖覆,谴亦及之,曰:‘此犹小眚,过是,诛罚重矣。’”
过往的差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遇衝途供应过差,用印票发买。”
《國語辭典》:公人  拼音:gōng rén
古时在官署执行公务的差役。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官人监收媳妇,公人如狼似虎。」《儒林外史》第三回:「一声吩咐过了,两傍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著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
《漢語大詞典》:吏役
官府中的胥吏和差役。 唐 白居易 《病假中南亭闲望》诗:“欹枕不视事,两日门掩关。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 鲁迅 《南腔北调集·沙》:“所以官僚虽然依靠朝廷,却并不忠于朝廷,吏役虽然依靠衙署,却并不爱护衙署。”
《漢語大詞典》:手分
宋 时州县雇募的一种差役。 宋 苏辙 《论衙前后诸役人不便札子》:“ 吴 蜀 等处,家习书算,故小民愿充州县手分,不待招募,人争为之。” 宋 苏辙 《论衙前后诸役人不便札子》:“且民间諳习书算行遣之人,除投充手分之外,其实亦无他业,不为手分亦将何为?”
《漢語大詞典》:差科
指差役和赋税。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緑秧分时风日美,时平未有差科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田赋之外,每遇差科,贪官污吏放富欺贫。”
分類:差役赋税
《國語辭典》:走卒  拼音:zǒu zú
供人差遣奔走的奴仆。《汉书。卷六七。胡建传》:「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只说你自家一个人,顾了这头顾不得那头,好叫他添手垫脚的与你做个走卒。」
《國語辭典》:皂隶(皁隸)  拼音:zào lì
古代称衙门中的差役。《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只听得两傍皂隶一声吆喝,蜂拥上前,扯脚拽腿。」
《國語辭典》:小史  拼音:xiǎo shǐ
1.职官名。周朝时小史专门掌理邦国志记谱系及礼仪等事务。《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汉以后则为一般属吏的称呼。
2.记载琐事的野史、小说。如明朝李栻有《历代小史》,收录各朝代的野史一百馀种。
3.侍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
《國語辭典》:科扰(科擾)  拼音:kē rǎo
利用科派税捐和徭役,欺压人民。《福惠全书。卷三○。庶政部。额外杂办》:「惟是官无染指而严禁里胥科扰,则苏民免谤,其庶几乎?」《石点头。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兼之吏胥为奸,生事科扰,一役未完,一役又兴。」
《漢語大詞典》:捷足
(1).脚步快。谓行动迅速。《前汉书平话》卷中:“ 秦 朝失其天下,天下共逐,高材捷足者先得之。”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引 明 朱东吉 《〈闺鉴图说〉跋》:“昔 吕 欲得銓部以行道,诚恐 绣水 捷足,势迫无奈,遂诺鯫生之计。” 龚尔位 《怀人》诗:“ 蜀 道不辞险,捷足驰驊騮。”
(2).指行动迅速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一旦神京失守,看中原逐鹿交走。捷足争先,拜相与封侯,凭着这拥立功大权归手。”
(3).善于行路的差役。《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作 福州 家书一封,编第六号,交 邵武 捷足带 闽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骗子:“中丞狐疑莫解,使捷足入都探之,始知前者入骗子手矣。”
《漢語大詞典》:色役
古时徭役之一。盛行于 唐 代,即由官府佥派人户去各级品官和官衙担任仆役的一种差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李常侍 騭 廉察 江 西,特与放乡里之役,盲俗互有论列。 騭 判曰:‘ 江 西境内,凡为诗得及 涛 者,即与放色役,不止一 任涛 耳。’”新唐书·食货志一:“ 王鉷 为户口色役使,岁进钱百亿万緡。” 宋 欧阳修 《相度并县牒》:“﹝三县﹞地居僻远,户口凋零,全少词讼盗贼,逐县虚占令佐及诸色公人色役。”
《漢語大詞典》:人役
(1).仆役;奴婢。孟子·公孙丑上:“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赵岐 注:“若此为人所役者也。”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经井田,免人役。” 李善 注引汉书:“ 莽 令更名天下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狐狸:“有土工 宋留 ,暮遇一夫,自言欲为人役。”《醒世姻缘传》第四回:“又每日将各庄事件交付看庄人役。”
(2).差役,差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若认得是衙门人役,惹起疑心,祸不可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司有一官以主之,有衙署,有公座,有人役、刑杖、籤牌之类。”《宦海》第二回:“惟恐怕他们冒冒失失的放枪拒敌,一下子把这位藩台大人打死了,那时不但闹了大大的乱子,就是那跟去的一班人役,失於保护,哪里担得起这样的责任?”
(3).服劳役的人。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请看他的筑 阿房宫 ,筑 骊山 陵,筑长城,筑直道吧,动辄就是动员几十万的人役来兴建大规模的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