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天地之别(天地之别)  拼音:tiān dì zhī bié
天空和地表的间隔。比喻极大的差异。如:「他们两个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真是天地之别。」
《国语辞典》:因人而异(因人而异)  拼音:yīn rén ér yì
因各人情况不同而有各种差异。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过敏也往往因人而异。」清。黄宗羲〈与王九难郎中〉:「然愚以为,文之高下,因人而异,不独于时为然。」
《国语辞典》:硬骨鱼纲(硬骨鱼纲)  拼音:yìng gǔ yú gāng
脊椎动物鱼类的一纲。种类很多,大小、形状差异很大,但内骨骼大部硬化,鳞片为真皮性鳞,身体多呈流线型,前后尖削,有成对的胸鳍和腹鳍,亦有单数鳍者,鳍有硬棘支撑,鳃在咽旁的鳃室中。
《国语辞典》:次文化  拼音:cì wén huà
1.社会中,各团体的价值、规范及信念而与主流文化有所差异者。
2.对社会主流文化提出异议的文化与符号表达,常为主流社会企图压抑与排除,但也常成为影响社会变迁的动力,并形塑未来的主流文化。如对古典菁英文化提出挑战的青少年次文化、流行与大众文化等。也称为「副文化」、「亚文化」。
《国语辞典》:光行差  拼音:guāng xíng chā
运动中所观测到的远方天体位置会与静止者所见稍有差异。在天文上,最明显的光行差主要来自地球公转的结果。
《国语辞典》:寒暖色  拼音:hán nuǎn sè
色彩的色相因人生理感觉的差异所形成的色系。光度和色度强的色相,给人有扩张和迫近视线的现象,产生温暖的感觉,如红、黄、橙等,称为「暖色」。相反的,给人有寒冷的感觉,如青、绿、紫等,则称为「寒色」。
《国语辞典》:脂肪酸  拼音:zhī fáng suān
fatty acid
具有长碳链之羧酸的总称。各脂肪酸分子间的差异,在于其碳链的长度以及双键的数目和位置。常见之脂肪酸含碳数为偶数,长度为4至28个碳原子。例如:硬脂酸、软脂酸。
《国语辞典》:形态学(形态学)  拼音:xíng tài xué
1.研究生物体内、外部构造,并比较生物体间的差异的学科。英文为morphology。
2.研究词的语法结构的学科。
《漢語大詞典》:讹异(訛異)
亦作“ 讹异 ”。 讹误差异。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第三分:“ 唐 李復言 作《续玄怪録》,亦详载此事,盖当时已为人所艷称。至 宋 ,遂稍讹异。”一本作“譌异”。 陈垣 《〈史讳举例〉序》:“第四,因避讳而生之讹异。”
《漢語大詞典》:对比效应
也称“感觉对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如同一种颜色把它放在较暗的背景上看起来明亮些,放在较亮的背景上看起来暗些。
《國語辭典》:不二法门(不二法門)  拼音:bù èr fǎ mén
1.到达绝对真理的方法。《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2.唯一的方法。《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这是专制国的不二法门,现在俄国何尝不是如此。」也作「不二门」。
《漢語大詞典》:差歧
差异,差别。 清 恽敬 《五宗语录删存序》:“中岁喜读诸禪师语録,于三乘之言,本无差歧。”
分類:差异
《漢語大詞典》:比较文化
采用比较方法研究不同文化系统的类同和差异。主要有两种研究方法:(1)平行研究,即通过对两种相互没有影响的不同传统的文化系统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或不同的规律。(2)影响研究,即通过两种相互影响的文化系统进行比较,找出共同规律。
《漢語大詞典》:板本学(板本學)
研究书籍不同版本的年代、特征、差异及鉴别其真伪、优劣之学。 叶德辉 《书林清话·板本之名称》:“雕板谓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板盛行,於是板本二字合为一名……自 宋 尤 袤 遂初堂 、 明 毛晋 汲古阁 及 康 、 雍 、 乾 、 嘉 以来各藏书家齗齗於 宋 元 本旧钞,是为板本之学。”
《漢語大詞典》:地理要素
形成不同地理类型、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差异性的主要地理因素。在地理环境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其变化往往引起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地理环境的变化。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地理要素不是一个,而是一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