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屏言
辨言,巧言。屏,通“ 辨 ”。逸周书·官人:“屏言弗顾,自顺而弗护,非是而彊之。”
分類:巧言
《漢語大詞典》:优佞(優佞)
善作巧言谑语,阿谀取媚的人。 清 唐甄 潜书·尚治:“捐珠玉,焚貂锦,寡嬪御,远优佞,卑宫室,废苑囿。”
《漢語大詞典》:祝鮀之佞
《论语·雍也》:“不有 祝鮀 之佞,而有 宋朝 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祝鮀 , 春秋 卫 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晋书·王沈传:“达幽隐之贤,去 祝鮀 之佞。”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 孔子 生於 周 末,褒 史鱼 之直,恶 祝鮀 之佞,思史之闕文,而称 周公 之训,其所感者深矣。”
《漢語大詞典》:析辩诡辞(析辯詭辭)
亦作“ 析辨诡词 ”。 谓巧言邪说。汉书·扬雄传下:“ 雄 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詆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於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 颜师古 注:“为巧辩异辞以搅乱时政也。”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仲尼 既没,析辨诡词,驪驾塞路。”
分類:巧言邪说
《漢語大詞典》:唆说(唆説)
巧言调唆。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必是 老杨 在师父跟前唆説,不肯度脱咱两个。”
分類:巧言调唆
《国语辞典》:佞徒损友(佞徒损友)  拼音:nìng tú sǔn yǒu
擅长以巧言奉承的人和对自己有害的朋友。如:「他因结交了佞徒损友,竟落得家破人亡。」
《国语辞典》:损者三友(损者三友)  拼音:sǔn zhě sān yǒu
对自己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包括善于迎合人意、善以媚态劝诱人、巧言而过于谦恭者。《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汉书。卷九三。佞幸传。邓通传》赞曰:「故仲尼著损者三友,王者不私人以官,殆为此也。」
《国语辞典》:礼贤远佞(礼贤远佞)  拼音:lǐ xián yuàn nìng
敬重亲近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谄媚的小人。如:「礼贤远佞是董事长的座右铭。」《东周列国志》第五○回:「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
《漢語大詞典》:斗谝(鬥諞)
亦作“鬭諞”。 巧言逗引。 元 王晔《庆东原·黄肇退状》曲:“当不过 冯魁 鬭諞,甘不过 苏氏 胡搧。”
分類:巧言逗引
《漢語大詞典》:簧诱(簧誘)
以巧言诱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编审馀论》:“往往奸胥簧诱本官,威吓户长滥报,及至计算原额溢至数千百名。”
分類:巧言诱骗
《漢語大詞典》:谝佞(諞佞)
巧言善辩,阿谀奉迎。说文·言部:“諞,便巧言也……论语曰‘友諞佞’。” 段玉裁 注:“《季氏篇》文,今作便。”
《漢語大詞典》:唼舌
形容巧言多语。 明 屠隆 《昙花记·超度沉迷》:“师父差矣!岂不闻 婆须 唼舌,不碍成真; 罗什 吞针,犹然畜妇。”
分類:巧言
《漢語大詞典》:诳谝(誑諞)
谓巧言欺骗。 黄中黄 《沈荩》:“ 李鸿章 与订密约以后, 俄罗斯 专用其誑諞手段,付全权於道胜银行之 璞科第 ,凡 北京 之扑满党(小儿积钱之器曰扑满,故名积贿者为扑满党), 西后 以下,皆为所贿嘱。”
分類:巧言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