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兵雄百二
 
山河百二
  
百二河山
 
百二秦关
 
百二重城
 
百二关山
  
百二雄
 
秦塞重官
 
秦关百二
 
关河百二
 
雄百二

相关人物
田肯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2~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虞喜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齐得十二』亦如之,故为东西秦,言势相敌,但立文相避,故云十二。言馀诸侯十万,齐地形胜亦倍于他国,当二十万人也。」

例句

虬蟠千仞剧羊肠,天府由来百二强。 杜牧 题青云馆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杜甫 诸将五首之三

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 温庭筠 老君庙

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

典故
不须向新亭
 
叹新亭
 
回首新亭
 
对泣效楚囚
 
对泣新亭
 
悲王导
 
惨新亭
 
新亭上
  
新亭恨
 
新亭望
 
新亭楚囚泪
  
新亭相泣
 
新亭举目
 
新亭风景
  
楚囚悲
  
河山不异
 
泣新亭
 
涕泪新亭
 
泪阁新亭
 
无泪学羁囚
 
举目悲风景
 
茂弘伤情
 
访新亭
  
风景异山河
 
风景非殊

相关人物
王导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92~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747~
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俄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刺史如故。导以敦统六州,固辞中外都督。后坐事除节。

简释

对泣新亭:指忧国忧民之情。宋陆游《水乡泛舟》:“悲歌易水轻燕侠,对泣新亭笑楚国。”


例句

莫道新亭人对泣,异乡殊代也沾衣。 吴融 过渑池书事

报国捐躯实壮夫,楚囚垂欲复神都。 唐彦谚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有作

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春天类楚囚。 李商隐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间话戏作

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杜甫 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二

莫作新亭泣,徒使夷吾嗤。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 罗隐 台城

典故
带砺山河
 
高祖誓功
 
黄河誓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77~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27~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东汉·应劭注:「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带,衣带也。厉,砥厉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犹永存,以及后世之子孙也。」

例句

回看带砺山河者,济得危时没旧勋。 吴融 闲书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 崔湜 塞垣行

带砺山河今尽在,风流樽俎见无期。 罗隐 升平公主旧第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罗隐 黄河

典故
帝居不用壮山河


《南史》卷十〈陈本纪下·后主〉~30~
及从东巡,登芒山,侍饮,赋诗曰:「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表请封禅,隋文帝优诏谦让不许。
典故
山河国破
 
感时花溅泪
 
故园山河在
 
花溅泪
 
发稀不胜簪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典故
山河书带砺
 
砺山带河


《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77~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东汉·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六〈僖公·传二十八年〉~272~
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典故
山河两戒


《新唐书》卷三十一〈天文志一〉~87~
初,贞观中,淳风撰法象志,因汉书十二次度数,始以唐之州县配焉。而一行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积石,负终南地络之阴,东及太华,逾河,并雷首、厎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东循塞垣,至濊貊、朝鲜,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戒,自岷山、嶓冢,负地络之阳,东及太华,连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汉,携武当、荆山,至于衡阳,乃东循岭徼,达东瓯、闽中,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也。故星传谓北戒为「胡门」,南戒为「越门」。
典故
山河影
 
影里让山河
 
照山影


《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此语差近。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善于数,钩深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
《苏轼诗集》卷四十四〈和黄秀才鉴空阁〉
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我游鉴空阁,缺月正凄冷。黄子寒无衣,对月句愈警。借君方诸泪,一沐管城颖。谁言小丛林,清绝冠五岭。宋·王十朋注引《酉阳杂俎》载佛氏言:「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也。」
典故 
相关人物
魏武侯


《史记》卷六十五《吴起列传》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例句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

舜城风土临清庙,魏国山川在白楼。 杨巨源 酬卢员外

《國語辭典》:山河  拼音:shān hé
1.山与河,指自然的地形。《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2.比喻国土、江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3.比喻两地悬隔遥远。《晋书。卷四三。王戎传》:「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4.比喻安泰坚固。《文选。张载。剑阁铭》:「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唐。司空图 华清宫诗:「帝业山河固,离宫宴幸频。」
5.语本《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比喻德量闳深。
《漢語大詞典》:魏国山河(魏國山河)
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唐 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诗:“ 汉 家簫鼓空流水, 魏国 山河半夕阳。”亦作“ 魏国山川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 舜城 风土临清庙, 魏国 山川在 白楼 。”
《分类字锦》:尧颡山河(尧颡山河)
李远赠写御容李长史诗初分隆准山河秀再点重瞳日月明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致语孚佑下民笃生我后瞻舜瞳之日月望尧颡之山河
分类:奇表
《国语辞典》:气压山河(气压山河)  拼音:qì yā shān hé
形容气势极盛,足以压倒山河。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元也波戎,将军校统,宰臣每为头儿又尽忠。」也作「气盖山河」。
《国语辞典》:气盖山河(气盖山河)  拼音:qì gài shān hé
形容气势盛大,足以覆盖山河。《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怎当得一个是气冲牛斗,一个是气盖山河。」也作「气压山河」。
《國語辭典》:百二山河  拼音:bǎi èr shān hé
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形容形势险要,防事牢固,兵力壮盛。也作「百二关山」。
分類:山河险固
《漢語大詞典》:百二
(1).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 曰:“言诸侯持戟百万, 秦 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 秦 兵当二百万也。” 晋 张载 《剑阁铭》:“ 秦 得百二,并吞诸侯。”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 西岳 ,险则百二犹在。” 宋 王清惠 《满江红·题驿壁》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兹岂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犹言一百挂零。晋书·王敦传赞:“弼成王度,光佐中兴,卜世延百二之期,论都创三分之业,此功固不细也。” 唐 许浑 《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
(3).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漢語大詞典》:百二关河(百二關河)
同“ 百二山河 ”。 金 元好问 《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 秦 京。”
《國語辭典》:新亭对泣(新亭對泣)  拼音:xīn tíng duì qì
本指东晋南渡名士王导等,于新亭饮宴,举目望见山河,而感慨国土沦亡,相与对泣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怀念故国或感时忧国的悲愤心情。宋。陆游 初寒病中有感诗:「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國語辭典》:新亭泪(新亭淚)  拼音:xīn tíng lèi
比喻感时忧国。参见「新亭对泣」条。宋。杜旟 酹江月。江山如此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國語辭典》:新亭泪(新亭淚)  拼音:xīn tíng lèi
比喻感时忧国。参见「新亭对泣」条。宋。杜旟 酹江月。江山如此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國語辭典》:楚囚对泣(楚囚對泣)  拼音:chǔ qiú duì qì
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参见「楚囚相对」条。宋。汪元量 莺啼序。金陵故都最好词:「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國語辭典》:楚囚相对(楚囚相對)  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
魏晋南北朝时,因五胡乱华而南渡的达官名士,每至美日则相邀于新亭宴饮,有感于山河变色,身负国仇,因此相视流泪。王导便以为应共赴国难,不应如楚囚相对泣。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郎潜纪闻》卷一二:「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也作「楚囚对泣」。
《國語辭典》:楚囚相对(楚囚相對)  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
魏晋南北朝时,因五胡乱华而南渡的达官名士,每至美日则相邀于新亭宴饮,有感于山河变色,身负国仇,因此相视流泪。王导便以为应共赴国难,不应如楚囚相对泣。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郎潜纪闻》卷一二:「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也作「楚囚对泣」。
《國語辭典》:楚囚  拼音:chǔ qiú
泛指囚犯、战俘。参见「南冠楚囚」条。《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宋。文天祥〈正气歌〉:「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漢語大詞典》:风景不殊(風景不殊)
西晋 灭亡后, 晋元帝 在 江 南重建 晋 王朝。过 江 人士至暇日相邀饮宴。大将军 周顗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 江 河 之异。”见《晋书·王导传》。后即以“风景不殊”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卷四:“风景不殊,幽明顿隔,乌邑陈言,所感深焉。” 叶叶 《九秋》诗:“风景不殊休举目,夕阳衰草事堪哀。”
《漢語大詞典》:山河表里(山河表裏)
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师背酅而舍。 晋侯 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 子犯 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后以“山河表里”形容形势险要。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曲:“峯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潼关 路。”
分類:形势险要
《漢語大詞典》:魏国山川(魏國山川)
见“ 魏国山河 ”。
《漢語大詞典》:魏国山河(魏國山河)
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唐 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诗:“ 汉 家簫鼓空流水, 魏国 山河半夕阳。”亦作“ 魏国山川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 舜城 风土临清庙, 魏国 山川在 白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