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5,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恒山
白盐
绣岭
铜梁
外方
湛卢
赤岸
阏氏
云岭
鱼山
之罘
松岭
鸣皋
铅山
云顶
《國語辭典》:恒山(恆山)  拼音:héng shān
山名。五岳中的北岳,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境内。主峰在河北省曲阳县西北,海拔约二二一九公尺,在五岳中高度居第三。也称为「北岳」、「大茂山」。
《漢語大詞典》:白盐(白鹽)
(1).即食盐。南史·周颙传:“卫将军 王 俭 谓 顒 曰:‘卿山中何所食?’ 顒 曰:‘赤米白盐,緑葵紫蓼。’”
(2).山名。在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 盐崖 ,高可千餘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 唐 杜甫 《入宅》诗:“奔峭背 赤甲 ,断崖当 白盐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 白盐 古戍烽, 赤甲 严关柝。”
《漢語大詞典》:绣岭(繡嶺)
山名。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骊山 上,有 东绣岭 、 西绣岭 。以山势高峻,如云霞绣错,故名。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绣岭 明珠殿 ,层峦下繚墙。”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寄董玉虬侍御秦中》词:“我去 汴 城君 绣岭 ,一样前朝陵闕。”
《漢語大詞典》:铜梁(銅梁)
(1).产铜的山。 南唐 陈陶 《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诗:“束马过铜梁,苕华坐堪老。”
(2).山名。在 四川省 合川县 南。山有石梁横亘,色如铜。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铜梁 金堂 ,火井龙湫。” 章樵 注:“ 铜梁山 在 宕渠县 。” 北周 庾信 《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之一:“ 铜梁 影棠树,石镜写褰帷。” 倪璠 注:“ 铜梁 影棠树者,言 赵王 出镇 益州 巴 蜀 , 铜梁 是听政之所,若 召伯 《甘棠》矣。”
《國語辭典》:外方  拼音:wài fāng
1.外面。
2.远方、外地。《南史。卷三二。王弘传》:「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万雪斋请诸位吃著说道:『像这样东西,也是外方来的。』」
《國語辭典》:湛卢(湛盧)  拼音:zhàn lú
古代的名剑,相传为欧冶所铸造。汉。袁康《越绝书。卷一一。越绝外传记宝剑十三》:「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唐。杜甫将适江陵漂泊有诗〉:「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漢語大詞典》:赤岸
(1).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王逸 注:“ 楚 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嶮,赤而有光明。”
(2).传说中的地名。文选·枚乘〈七发〉:“凌 赤岸 ,篲 扶桑 ,横奔以雷行。” 李善 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 广陵 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於是周行寓内,东造絶迹,西延 积石 ,南踰 赤岸 ,北过 寒谷 。”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赤岸 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3).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 新亭 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 新林 至 赤岸 ,大破之。”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 赤岸 ,其山巖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
(4).山名。在 四川 新都 南。文选·郭璞〈江赋〉:“﹝ 长江 ﹞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阳 ;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于光华 注引大清一统志:“ 赤岸山 ,在 成都府 新都县 南一十七里, 中江 支流经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后余道 江 右, 贵溪 , 弋阳 之山无不丹者,远望之如霞焉。因思 楚 有 赤壁 , 越 有 赤城 , 蜀 有 赤岸 ,北塞外有 燕支山 ,想当尔耳。”
(5).古水泽名。在 陕西 大荔 西南,今湮。 北周 庾信 《同州还》诗:“ 赤岸 绕新村, 青城 临 綺门 。” 倪璠 注:“周书·宣帝纪云:‘幸 同州 ,自 应门 至於 赤岸泽 ,十里间幡旗相蔽。’是 同州 有 赤岸泽 也。”
《國語辭典》:阏氏(閼氏)  拼音:yān zhī
汉时匈奴君长的嫡妻称为「阏氏」。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世间那有如此女人,若得他做阏氏,我愿足矣。」
《國語辭典》:云岭(雲嶺)  拼音:yún lǐng
山脉名。位于云南省丽江西北,为宁静山脉的南支,主峰在云南省大理西北。此岭为金沙、澜沧二江的分水岭。也称为「雪岭」、「雪山」。
《漢語大詞典》:鱼山(魚山)
(1).法苑珠林卷四九:“﹝ 陈思王 曹植 ﹞赏游 鱼山 ,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唄,撰文製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於此焉。”后遂用为咏佛教梵呗的典实。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经师论:“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 鱼山 之神製。” 清 曹寅 《西村师教予导引却病》诗之二:“堂策萧萧一衲温, 鱼山 清梵许同论。”
(2).山名。即 鱼条山 ,在 河北 满城 西北。形如巨鱼,故名。
(3).山名。在 山东 东阿 西。《史记·河渠书》“ 吾山 平兮 鉅野 溢”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 东阿 有 鱼山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初, 植 登 鱼山 ,临 东阿 ,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 金 张子羽 《寿张和滑》诗:“ 鱼山 早有终焉计,少日应容解印章。”
《漢語大詞典》:之罘
山名。也作 芝罘 ,在今 山东 烟台市 北。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登 之罘 刻石。”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七:“相见 之罘 观海市,絳宫明灭是 蓬莱 。”后亦指 秦始皇 所立的 之罘 刻石。 明 何景明 《观石鼓歌》:“《之罘》《诅楚》几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
分類:山名山东
《国语辞典》:松岭(松岭)  拼音:sōng lǐng
山名。在内蒙古、河北、辽宁边境,其脉起于阴山,斜贯河北省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入辽宁,尽于辽河西岸。
《漢語大詞典》:鸣皋(鳴皋)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嵩县 东北。 唐 王昌龄 《送狄宗亨》诗:“秋在水清山暮蝉, 洛阳 树色 鸣皋 烟。”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若有人兮思 鸣皋 ,阻积雪兮心烦劳。” 王琦 注:“《河南通志》: 鸣皋山 ,在 河南府 嵩县 东北五十里,一名 九皋山 ,昔有白鹤鸣其上,故名。”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见寄》:“脱屣将相守冲谦,唯於山水独不廉。枕 伊 背 洛 得胜地, 鸣皋 少室 来轩簷。”
《漢語大詞典》:铅山(鉛山)
山名。在 江西省 铅山县 西南。旧名 桂阳山 ,又名 杨梅山 。 唐 、 五代 时产铅,故改称“铅山”。
《漢語大詞典》:云顶(雲頂)
(1).山名。在 四川 境内。 前蜀 贯休 《游云顶山晚望》诗:“ 云顶 聊一望,山灵草木奇。 黔 南在何处,堪笑復堪悲。” 宋 陆游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跃马上 云顶 ,欲呼飞仙人。” 钱仲联 校注引 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金堂县》:“《名山志》云:‘ 金堂 三学山 ,乃 汉州 北山,一名 云顶 ,一名 石城 ,亦名 栖贤 、 开照 ,其实一山也。’”
(2).山名。在 浙江省 瑞安县 东。 元 倪瓒 《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坐寻 云顶 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3).高山顶上。 宋 陈著 《念奴娇·献再一兄成室大任》词:“笑指旧隐逍遥,分猿鹤地,云顶栽花木。” 明 高启 《题瀑布泉》诗:“千山云顶一泉飞,仰面时惊雨溼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