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3,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宫居
旅居
洞室
寓所
海户
乌撒
坤宫
兵营
岛人
灵域
赁居
坐家
毡包
斜巷
浮玉山
《漢語大詞典》:宫居
(1).住在房屋中。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
(2).居住于宫殿之中。战国策·赵策二:“ 赵王 曰:‘先王之时, 阳奉君 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寡人宫居,属於师傅,不能与国谋。’”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3).宫中之居所,指宫殿。《魏书·公孙表传》:“伏惟陛下,躬 唐 虞 之德,存道颐神,逍遥物外,宫居之名,当协叡旨。臣愚以为宜曰‘崇光’。”
《國語辭典》:旅居  拼音:lǚ jū
客居异地。如:「他旅居海外多年,始终没有忘怀故土。」《红楼梦》第七六回:「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称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
分類:旅居居住
《漢語大詞典》:洞室
仙人所居之处。亦指隐土居住之室。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吐吸烟霞,变炼丹液……下栖洞室,上宾羣帝。”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至深潭之澳溟,有洞室之穹崇。”
《國語辭典》:寓所  拼音:yù suǒ
住所。《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季恬逸因缺少盘缠,没处寻寓所住,每日里拿著八个钱买四个吊桶底作两顿吃。」也称为「寓次」。
《漢語大詞典》:海户
(1).居住海滨的人家。 南唐 陈陶 《古镜篇》:“海户山窻几梳綰,菱花开落何人见?”
(2).指在 海子 服役的人。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力役》:“某为酒户,某为醋户,某为厨役,某为女户,某为女轿夫,某为海户。” 清 吴伟业 《海户曲》:“大红门前逢海户,衣食年年守环堵。” 靳荣藩 注引扈从西巡日录:“ 南红门 内 海子 , 元 时为 飞放泊 。我朝……仍设海户一千八百人守视。”参见“ 海子 ”。
《國語辭典》:海子  拼音:hǎi zi
北方方言。指湖沼。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四。杂志一》:「中山城北园中亦有大池,遂谓之『海子』。」
《漢語大詞典》:乌撒(烏撒)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居住在今 云南省 。 元 陈旅 《题蒙泉〈吏隐图〉》诗:“ 世皇 昔日收 云南 ,鲸鯢伾伾手所戡。 乌蒙 、 乌撒 腹心地,不有军府谁其监?”
《国语辞典》:坤宫(坤宫)  拼音:kūn gōng
皇后居住的宫殿。或借指皇后。《西游记》第二九回:「拙女幸托坤宫,感激劬劳万种。不能竭力怡颜,尽心奉孝。」
《國語辭典》:兵营(兵營)  拼音:bīng yíng
军队驻扎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岛人
居住于海岛的人。指 日本 人。 章炳麟 《〈国粹学报〉祝辞》:“故 日本 因成於人,而 中国 法制自已……虽 汉 宋 诸明哲,专精厉意,虑非隝人所能有也。”
《漢語大詞典》:灵域(靈域)
(1).墓地。 汉 蔡邕 《朱公叔议坟前石碑》:“於是依德像,缘雅则,设兹方石,镇表灵域,用慰其孤。”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龟策协贞,灵域载判。”
(2).神仙居住之地。云笈七籤卷一○四:“遂超榛冒险,稽首灵域,卒见王君。”
(3).指圣洁或风景优美之地。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灵域久韜隐,如与心赏交。” 清 汤来贺 《过旧寺次拙庵韵》:“灵域世情稀,怀抱春日永。” 清 魏源 《拟庐山石门涧诗》之三:“灵域寐千载,誓将发其寤。”
《漢語大詞典》:赁居(賃居)
谓租用房屋居住。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先是姬赁居 洞神宫 前 马嫗 家,斗室两间,殊苦窄陋。”
《漢語大詞典》:坐家
(1). 明 代内府尚膳监的执事人员。掌御膳及宫内食事、筵宴等。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执掌纪略:“光禄、凉楼、酱房、逢七等项,各有监工、坐家名色,职掌造办,每日早午晚 奉先殿 供养膳品。”明史·食货志六:“自 成化 时,添坐家、长随八十餘员,传添汤饭中官百五十餘员。”
(2).方言。居住。 沙汀 《幺木匠的故事》:“就在前面那笼竹林后边坐家。”
《國語辭典》:毡包(氈包)  拼音:zhān bāo
1.中亚游牧民族用以居住的帐篷。以木条支撑,上覆兽皮、手织品等,顶部中央有圆形天窗,易于拆装。也称为「蒙古包」。
2.以兽毛或毛毡编制的袋子,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金瓶梅》第八回:「只见西门庆家小厮玳安,夹著毡包,骑著马,打妇人门首过。」《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两人坐了,两个长随跟著,一个抱著毡包,一直来到河下。」
《漢語大詞典》:斜巷
曲折的小巷。旧时常指娼妓居住的地方。 宋 柳永 《玉蝴蝶》词:“是处小街斜巷,烂游花馆,连醉瑶卮。”
《漢語大詞典》:浮玉山
亦省称“ 浮玉 ”。 1.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初入太湖》:“又云构 浮玉 ,宛与 崑 閬 匹。”原注:“ 太湖 乃仙家 浮玉 之北常。”
(2).指今 江苏省 镇江市 的 金山 、 焦山 。 宋 苏轼 《甘露寺弹筝》:“白浪翻空动 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镇江府金山》:“ 焦山 大江环遶,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 南朝 谓之 浮玉山 。” 清 王士禛 《海门歌》:“中流一岛号 浮玉 ,登高眺远何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