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1,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尺玉
百尺竿
三尺土
曲尺
尺外
尺笺
黍尺
尺中
直尺
高尺
尺刀
尺缣
尺疏
三尺喙
尺一书
《漢語大詞典》:尺玉
直径一尺的宝玉。常用以比喻大而珍贵的东西。语本尹文子·大道上:“ 魏 田父有耕於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 三国 魏 曹植 《望恩表》:“臣闻寒者不贪尺玉,而思短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餐。”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故知假人延誉,重於连城;借人羽毛,荣於尺玉。”
《漢語大詞典》:百尺竿
(1).古代表演杂技用的长竿。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时教坊有 王大娘 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 瀛洲 、 方丈 ,令小儿持絳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輟。”
(2).高的旗竿。 唐 李商隐 《咏史》:“ 北湖 南埭 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漢語大詞典》:三尺土
指坟墓。 明 高明 《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只恐你难保百年坟,教凭谁看你三尺土。”《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妾或适他人,父母三尺之土,朝夕不便省视。” 清 郑燮 《徐君墓》诗:“为表 延陵 万古心,忍负 徐君 三尺土。”
分類:坟墓
《國語辭典》:曲尺  拼音:qū chǐ
木匠用来求直角的尺。纵长横短,形似直角三角形的勾股两边,上刻以分寸,用来度量相邻面是否垂直或画直角。也称为「矩尺」。
《骈字类编》:尺外
素问见上
《漢語大詞典》:尺笺(尺箋)
指书信。 宋 岳珂 《宝真斋法书赞·汪彦章誉望求贤荐书》:“古道之存,存乎尺笺,盍思乎勉旃!”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黍尺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横排的称“横黍尺”,纵排的称“纵黍尺”。旧制营造尺就是纵黍尺。横黍尺一尺等于纵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较小的度量单位。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漢語大詞典》:尺中
尺脉。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国语辞典》:直尺  拼音:zhí chǐ
一种呈扁平而笔直的长条形工具,用来测量长度或划直线。
《骈字类编》:高尺(高尺)
魏文帝 柳赋 始围寸而高尺,今连拱而九成。
《漢語大詞典》:尺刀
短刀。汉书·李陵传:“军吏持尺刀,抵山入陿谷。”
分類:短刀
《漢語大詞典》:尺缣(尺縑)
长一尺的绢。极言其少。旧唐书·陆贽传:“ 德宗 仓皇出幸,府藏委弃,凝冽之际,士众多寒,服御之外,无尺縑丈帛。”宋史·食货志上二:“凡无名苛细之敛,常加剗革,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分類:一尺
《漢語大詞典》:尺疏
指奏章。 明 吴宽 《送王汝英南归》诗:“尺疏陈情入 舜 宫,御批真喜彻重瞳。”
分類:奏章
《國語辭典》:三尺喙  拼音:sān chǐ huì
比喻能言善道的嘴。宋。杨万里〈和王法司雨中惠〉诗二首之一:「绝怜法曹三尺喙,不办太仓五升米。」
《漢語大詞典》:尺一书(尺一書)
(1).指诏书。 明 陈子龙 《上念故戚大将军功在社稷》诗:“手持尺一书,来治横海兵。”参见“ 尺一 ”。
(2).指书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郎试作尺一书,我能邮致之。”参见“ 尺一 ”。
分類:书信诏书
《國語辭典》:尺一  拼音:chǐ yī
1.古代皇帝的诏版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诏书为「尺一」。《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
2.书信。《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多谢贵人脩尺一,西川制置径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