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曾就义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曾就义(?—1639年),字赤生,江西赣州府宁都县军籍。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江西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授溧水县知县,以兴除利弊为己任。境内苦于水灾,率先捐出俸禄建了三座圩坝。县民陈文海遭诬陷十年,得其雪冤。因母丧致休。服满补南宫,治行如溧水。流寇围邻邑,就义预筑四座御台于城外,储备很多火药,流寇不敢进犯。数月后因父丧致休。服满补唐县,有德政。后奉诏入京,皇帝亲自与之讨论,谈到兵饷国用。当时催逼赋税严急,老百姓多投靠盗贼贼。就义认为国赋在民,民之休养在官,官员廉俭则民不受害。上拔为第一。钦定授翰林院编修,任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经筵日讲官。十二年己卯,充东宫讲官。因职务繁重,劳瘁得疾去世。都门诸缙绅为其具棺殓,有旨部给勘合,驰驿扶柩归葬。就义清介正直,己卯省试,虽与江西监临御史交厚,仍秉公不令其子入闱。入祀乡贤祠。
《國語辭典》:就义(就義)  拼音:jiù yì
1.归向正义。《庄子。列禦寇》:「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2.为义而死。《宋史。卷四五○。忠义传五。尹谷传》:「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
《國語辭典》:从容就义(從容就義)  拼音:cōng róng jiù yì
为维护正义或道义,一点也不害怕的安然赴死。《宋史。卷四五○。忠义传五。赵卯发传》:「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
《國語辭典》:赴难(赴難)  拼音:fù nàn
趋救国难,以示救国之心殷切。《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王脩传》:「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
《國語辭典》:赴义(赴義)  拼音:fù yì
为义牺牲。如:「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他毅然决然的慷慨赴义。」《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漢語大詞典》:取义(取義)
犹言求义。谓就义而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 文天祥 《自赞》:“ 孔 曰成仁, 孟 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分類:取义就义
《國語辭典》:柴市  拼音:chái shì
1.贩卖木柴的市集。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刬地著我在柴市里迁除。」
2.地名。位于北平市府学胡同,教忠坊西北。元时杀宋丞相文天祥于此,明初就其地建文丞相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