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招携(招攜,招擕)
亦作“ 招擕 ”。
(1).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杜预 注:“携,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 宋 苏轼 《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2).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 ,将招携 海曲 诸贼。”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
(3).招邀偕行。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 宋 林逋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 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漢語大詞典》:未合
(1).谓尚未交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齐王广 、 龙且 并军与 信 战,未合。”
(2).不合,不应该。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李进士》:“须臾,见緋衣人至,为 李 陈谢:‘此人尚有命,未合即留住,但令送钱还耳。’”
《國語辭典》:起复(起復)  拼音:qǐ fù
1.古时官吏遭父母之丧,服未满而起用,称为「起复」。清制则称服满而起用,为「起复」。与旧制不同。《北史。卷七二。李德林传》:「裁百日,夺情起复,固辞不起。」《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冯主事三年孝满,为有沈公子在家,也不去起复做官。」
2.官吏再度被起用。《宋史。卷三七七。向子諲传》:「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诸降三官,起复知潭州。」《红楼梦》第三回:「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
《國語辭典》:起伏  拼音:qǐ fú
1.隆起与低伏。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纡馀委蛇,丘陵起伏。」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2.兴盛与衰落。《文选。颜延年。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漢語大詞典》:未形
(1).谓事情尚未显出迹象、征兆。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 孔颖达 疏:“谓止人之邪在於事未形著。”孔丛子·答问:“吾谓圣人之智,必见未形之前,功垂於身殁之后。”汉书·伍被传:“臣闻聪者听於无声,明者见於未形,故圣人万举而万全。” 颜师古 注:“言智虑通达,事未形兆,皆预见之。” 唐 元稹 《论谏职表》:“君臣之际,论列是非,讽諭於未形,筹画於至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二:“ 淮阴 登堂, 高密 仗策, 武乡 分鼎,悬断未形,毫髮不爽,胡其异也!”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且当利未见、害未形之时,自非一般人所能分晓,於是公举程度较高於一般人者为之代表,以兴利于未见,除害于未形。”
(2).尚未形成。《淮南子·天文训》:“天墬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大昭。”史记·律书:“神生於无,形成於有……或未形而未类,或同形而同类,类而可班,类而可识。”
《漢語大詞典》:未极(未極)
(1).无穷远处;没有期限。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 汉 王粲 《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 河 清其未极。”
(2).未到尽头;未达极点。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我行虽紆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昔余为 潮州 铭,言其学博而要……后二十六年,始见所谓《春秋解》者,良悔前铭称美未极,且怪诸子不早示余也。”
(3).没有停止。《楚辞·九歌·湘君》:“扬灵兮未极,女嬋媛兮为余太息。” 王逸 注:“极,已也。”
(4).谓尚未疲困。 汉 张衡 《东京赋》:“升献六禽,时膳四膏。马足未极,舆徒不劳。”
《國語辭典》:肄业(肄業)  拼音:yì yè
修习学业。通常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而言。《儒林外史》第一九回:「考过,宗师著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因他二人自幼喜欢耍枪弄棒,很有点尚武精神,所以兄弟一齐送他们到武备学堂肄业。」
《国语辞典》:还未(还未)  拼音:hái wèi
尚未,还没有。如:「时序才进入夏天,文旦柚还未成熟,你别急著去摘采。」
《漢語大詞典》:青子
(1).橄榄的别称。 宋 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说郛卷八一引 宋 史绳祖 《学斋呫哔·诗人咏物》:“盖凡果之生也必青,及熟也必变色……惟有橄欖虽熟亦青,故谓之青子。”
(2).指梅实。 宋 范成大 《梅谱》:“顷守 桂林 ,立春梅已过,元夕则嚐青子。” 清 厉鹗 《落梅用二宋落花韵》之一:“緑阴青子差堪念,不道空枝更可伤。”
(3).泛指尚未黄熟的果实。 宋 张先 《倾杯·吴兴》词:“芳菲故苑。深红尽、緑叶阴浓,青子枝头满。” 元 虞集 《题柯敬仲画》诗:“棠梨树高青子落,碧花翠蔓縈牵牛。”
《国语辞典》:未完  拼音:wèi wán
1.尚未完税。如:「未完银」。《六部成语注解。户部》:「未完:未经交完之数若干也。」
2.尚未完成。如:「这篇文章读起来,好像语气未完。」
《漢語大詞典》:未济(未濟)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离上坎下。易·未济:“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高亨 注:“火炎在上,水浸在下,水未能灭火,是救火之功未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离上坎下为未济,而中互既济……而未济之终可以为既济者,金木之为用亦不小也。”
(2).未成,没有成功。荀子·王霸:“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想 玄德 未济时,曾问俺 东吴 借 荆州 为本,至今未还。”
(3).渡河未到岸或尚未渡河。史记·宋微子世家:“ 襄公 与 楚成王 战於 泓 , 楚 人未济, 目夷 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后汉书·袁绍传:“今 操 军退,人怀归志,及其未济,出兵掩之,可令大溃,此策不可失也。”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策 临 江 未济,果为 许贡 客所杀。”
(4).未得到救助。《汉书·董仲舒传》:“羣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於此也。”
《國語辭典》:潜邸(潛邸)  拼音:qián dǐ
称天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纪艺》:「太宗在潜邸,多访求名艺,文进遂往依焉。」《元史。卷一五八。姚枢传》:「世祖在潜邸,遣赵璧召枢至。」
《漢語大詞典》:潜藩(潛藩)
(1).指尚未即位的帝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太子册宝:“ 嘉靖 十八年,己亥二月朔日, 世宗 将幸 承天府 ,册立 庄敬太子 及 裕王 、 景王 。 裕 即 穆宗 潜藩也。”
(2).指帝王为王侯时的封地。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两朝玉带之祥:“至 高宗 以 常德 为 孝宗 潜藩,尤有足纪者。” 清 全祖望 经史答问·诸史问目答卢镐:“ 呼沱 ,则是 中山 ,非 关中 也。况 平帝 由 中山王 为天子,故首加恩於潜藩。”
《國語辭典》:璞玉  拼音:pú yù
未经琢磨加工的玉石。比喻有潜质而未经琢磨的人。如:「青少年有如璞玉,待经琢磨可成大器。」
《國語辭典》:气焰(氣焰)  拼音:qì yàn
原指开始燃烧,尚未成势的火焰。常用以比喻人或其他事物的威势、声势。《左传。庄公十四年》:「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文明小史》第四八回:「自己实在不及他,气焰亦登时矮了半截。」
《漢語大詞典》:未兆
尚未显出迹象。老子:“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是由 桓侯 抱将死之疾,而怒 扁鹊 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人君虽明并日月,神鉴未兆,然万机不可以独统,曲碎不可以亲总,必假目以遐览,借耳以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