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过了青春无少年(过了青春无少年)  拼音:guò le qīng chūn wú shào nián
(谚语)比喻光阴不回头。如:「过了青春无少年,你得好好把握,莫再蹉跎时光。」
《国语辞典》:问题少年(问题少年)  拼音:wèn tí shào nián
因心理上或生理上有缺陷,或社会适应欠佳,而违反少年规范、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偏差行为的少年。有的可能受违警处分,有的可能受司法程序处理。
《国语辞典》:虞犯少年  拼音:yú fàn shào nián
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依少年事件处理法第三条第二项内容而有触犯刑罚令之虞犯少年而言。
《国语辞典》:不良少年  拼音:bù liáng shào nián
品行恶劣、行为不佳的青少年。如:「辅导不良少年改过向上,必须仰赖社会的包容与支持。」
《国语辞典》:少年组(少年组)  拼音:shào nián zǔ
隶属于各地警察局,为辅导青少年不良倾向,及防止其犯罪而设立的机构。
《漢語大詞典》:黄骢少年(黄驄少年)
周书·裴果传:“ 果 从军征讨,乘黄驄马,衣青袍,每先登陷阵,时人号为‘黄驄年少’。”后以“黄驄少年”指勇敢的年轻人。 唐 韦应物 《送孙徵赴云中》诗:“黄驄少年舞双戟,目视傍人皆辟易。”
《國語辭典》:惨绿少年(慘綠少年)  拼音:cǎn lǜ shào nián
本指身穿暗绿色衣服的少年。语出唐。张固〈幽闲鼓吹〉:「客至,夫人垂帘视之,既罢会,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后用以指风度翩翩、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分類:少年衣衫
《国语辞典》:青少年  拼音:qīng shào nián
年龄在十二至十八岁,介于儿童、成人间的青春期阶段。如:「这场舞蹈比赛,显现出青少年的活力。」
《漢語大詞典》:牛鬼少年
指 唐 代诗人 李贺 。 贺 诗构思奇特, 杜牧 谓“鲸呿鼇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传说 贺 将死时,见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少顷气绝。年仅二十四岁。故后有是称。见 唐 杜牧 《李长吉歌诗叙》、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旧唐书·文艺传下·李贺》。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九:“天上莨常宫又成,文章只数老玄卿。五云阁吏亦謫世,牛鬼少年专盛名。”
《國語辭典》:裙屐少年  拼音:qún jī shào nián
服饰华美的公子哥儿。《北史。卷四三。邢峦传》:「萧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洽政务,今之所在,并非宿将重名,皆是左右少年而已,三可图也。」
《漢語大詞典》:少年白发
指年轻人过早出现白发。可能因精神过度疲劳、忧虑、紧张,也可因血液循环障碍及某些严重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此外与头发中色素成分有关的铜、钴、铁微量元素不足,以及叶酸、维生素b缺乏也可能相关。一般不影响健康。
《漢語大詞典》: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少shào)在业余、课余对少年儿童进行系统体育运动训练的学校。分普通和重点两种,前者的学生分散在普通中小学上学,课余时间集中到业余体育学校训练;后者的学生集中住宿,在一起进行文化学习和训练。
《漢語大詞典》:少年犯
犯了罪并被判了刑的少年。在我国,少年犯的年龄为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少年在生理和智力上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引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专设未成年犯管教所,对他们执行刑罚。
《漢語大詞典》:少年宫
在学校以外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展文化、科技、体育、文娱等活动的机构。 柯岩 《红领巾的歌·最美丽的画册》:“这儿是我们亲爱的少年宫,灯火把大雨照得雾似的迷蒙。” 袁鹰 《远方之歌·团结起来斗两霸》:“六一儿童节,景色美如画,我们相聚在少年宫,欢乐的歌声映朝霞。”
《國語辭典》:少年老成  拼音:shào nián lǎo chéng
语本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韦主簿季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如千里之驹。」比喻年纪虽轻,举止却成熟稳重,办事老练。《野叟曝言》第二回:「老侄如此少年老成,豪迈不羁,吾友为不死矣。」今亦指年轻人缺乏朝气与活力。如:「生活的担子把他的额头压出皱纹,鬓角染白,三十不到的年纪,却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