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腺病质(腺病質)
少年儿童因分泌紊乱而引起的体质虚弱,易患结核、淋巴结肿大、湿疹等症。 郭沫若 《残春》四:“我听了她说的这些症候,都是肺结核初期所必有的,更加以她那腺病质的体格,她是得了这种难治的病症断然无疑。”
《漢語大詞典》:像姑
旧时俗称少年男伶旦角。《清稗类钞·优伶·像姑》:“都人称雏伶为像姑,实即相公二字,或以其同於仕宦之称谓,故以像姑二字别之,望文知义,亦颇近理,而实非本字本音也。”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贵族士大夫在自己家里养着一班髦儿戏子或者像姑戏子,同时,也养着一班琴棋书画诗古文词的清客。”
《漢語大詞典》:小幺
(1).旧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政府小史,效奔走之役,呼曰小幺。”
(2).旧称年轻娼妓。《瞎骗奇闻》第八回:“﹝ 赵桂森 ﹞即日把铺盖搬到 倪 家小幺处去。手里有了银子,胆子益发壮了。从来説的,娼妓人家是填不满的无底洞,到了第二期取银子的时候,头一期的银子,所餘不到一千两了。”
(3).少年男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有两个小幺儿在那里伺候。”红楼梦第三九回:“ 贾母 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玩去。”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们回来带着小幺儿们在这园子週遭散诞散诞。”《孽海花》第十五回:“台阶上三四个小幺儿在那里搂着玩呢。”
《漢語大詞典》:小家伙(小傢伙)
亦作“ 小家伙 ”。 对少年儿童的爱称。 柯岗 《卡达耶夫在我家》:“孩子象小雀似地跳跃着,在门口迎接了客人。可是一到屋里,小傢伙反有点紧张了。” 杜鹏程 《夜走灵官峡》:“哦,他是说,每天的报纸上都登载着天气预报的消息,这小家伙精得很哪!”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不要叫我小家伙,我不小了。我拍满十八,吃十九岁的饭了。”
见“ 小傢伙 ”。
《國語辭典》:小猴子  拼音:xiǎo hóu zi
1.幼小的猴子,亦泛指猴子。如:「小猴子,吱吱叫,蹦来跳去,皮得不得了。」
2.幼童,通常指顽皮的小男孩。《水浒传》第一五回:「阮小七宰了鸡,叫阿嫂同讨的小猴子,在厨下安排。」《金瓶梅》第四回:「这小猴子提了篮儿,一直望紫石街走来,径奔入王婆子茶房里去。」也作「小猴儿」。
《國語辭典》:小时候(小時候)  拼音:xiǎo shí hòu
年幼的时候。如:「弟弟小时候长得十分可爱,很讨奶奶欢心。」
《漢語大詞典》:小时了了(小時了了)
谓年幼时聪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孔文举 年十岁,随父到 洛 。时 李元礼 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 至门,谓吏曰:‘我是 李 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 问曰:‘君与僕有何亲?’对曰:‘昔先君 仲尼 与君先人 伯阳 有师资之尊,是僕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 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 陈韙 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韙 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 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韙 大踧踖。”后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人不能因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成就。
《国语辞典》:牛表牛觔  拼音:niú biǎo niú jīn
农村中有财势和好事少年的通称。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我则骂你闹市云阳吃剑贼,牛表牛觔是你亲戚,大户乡头是你相识。」也作「牛金牛表」。
《国语辞典》:少年法庭  拼音:shào nián fǎ tíng
专门调查及审理少年保护事件与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法庭。
《国语辞典》:邯郸之梦(邯郸之梦)  拼音:hán dān zhī mèng
唐开元年间,少年卢生投宿邯郸一家旅社,邂逅了一名道士,卢生向其诉说自己的穷困潦倒,道士乃赠卢生一个枕头。当店主正开始煮一锅黄粱饭时,卢生枕著道士送的枕头入睡。睡梦中,见自己娶妻生子,并当了十年宰相,活到八十岁才寿终正寝。待他醒来,店主人的黄粱饭还没煮好,才知是梦,乃叹人生如梦的故事。典出唐。李泌《枕中记》。后用来比喻人生的荣枯盛衰,实如一场梦。如:「人世间的富贵荣华,彷若邯郸之梦,何必汲汲追求?」也作「邯郸一梦」。
《国语辞典》:更生保护(更生保护)  拼音:gèng shēng bǎo hù
为保护刑满出狱者、保护管束处分者、观护中的少年等依《更生保护法》认定应受保护的对象,使其自立更生,适应社会生活,并预防再犯的各种措施,称为「更生保护」。更生保护措施大抵分为三类:一、直接保护:包括教导、感化或技艺训练等,若保护对象为衰老、疾病或身心障碍者,则送由救济或医疗机构安置或治疗;二、间接保护:包括辅导就业、就学等;三、暂时保护:包括资送回籍、安置于其他处所,或予以小额贷款等。
《国语辞典》:感化教育  拼音:gǎn huà jiào yù
对有犯罪行为,但不适宜刑事处分的保护事件少年,将其收容在特定处所,不施以刑役,而施予改善行为习性之特殊教育,协助其在受处分结束后得以返回学校,并培养重新适应社会生活之能力。参见「感化院」条。
《国语辞典》:胯下之辱  拼音:kuà xià zhī rù
汉淮阴侯韩信于微贱时,曾受淮阴无赖少年的侮辱,迫他由胯下爬出。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比喻人未显达时,被人鄙视、讥笑,遭受耻辱。如:「他当年能忍胯下之辱,虚心求进,今天才能有此番成就。」
《国语辞典》:兰摧蕙折(兰摧蕙折)  拼音:lán cuī huì zhé
比喻女子夭逝。常用作哀悼少年女丧的题辞。
《国语辞典》:寄养之家(寄养之家)  拼音:jì yǎng zhī jiā
收容失依、贫病、心理缺陷或非行少年的场所。在良好的环境及寄养父母的照顾下,可促进身心的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