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那竖(那豎)
美少年。国语·楚语上:“而仅得以来,使富都那竖赞焉。” 韦昭 注:“那,美也;竖,未冠者也。” 董增龄 正义:“案文选·洛神赋‘华容阿那’,是那亦得训美也。”
《漢語大詞典》:市井子
市井少年。 清 王晫 今世说·豪爽:“﹝ 吴仪一 ﹞性善饮,饮醉,值市井子,輒谩駡之。”
分類:市井少年
《漢語大詞典》: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少shào)在业余、课余对少年儿童进行系统体育运动训练的学校。分普通和重点两种,前者的学生分散在普通中小学上学,课余时间集中到业余体育学校训练;后者的学生集中住宿,在一起进行文化学习和训练。
《漢語大詞典》:少年犯
犯了罪并被判了刑的少年。在我国,少年犯的年龄为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少年在生理和智力上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引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专设未成年犯管教所,对他们执行刑罚。
《漢語大詞典》:少年宫
在学校以外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展文化、科技、体育、文娱等活动的机构。 柯岩 《红领巾的歌·最美丽的画册》:“这儿是我们亲爱的少年宫,灯火把大雨照得雾似的迷蒙。” 袁鹰 《远方之歌·团结起来斗两霸》:“六一儿童节,景色美如画,我们相聚在少年宫,欢乐的歌声映朝霞。”
《漢語大詞典》:少年先锋队(少年先鋒隊)
简称“少先队”。 1.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民族革命中,以青少年组成的准武装部队。规模较大的组织叫“少年先锋营”。 柔石 《一个伟大的印象》:“他是少年先锋队的队长,那想吞噬他的狼似的敌人,是有十数个死在他底瞄准里的。”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诗:“少先队来赤卫军,净是些十八九的年轻人。” 张麟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一个传说》:“ 杨司令 问了老太太一些话,知道她要替丈夫报仇,便收留了她的大儿子,编入少年先锋营。”
(2).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年儿童的组织。我国少先队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引导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和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新一代。 袁鹰 《未来之歌·两代红领巾二》:“我红着脸大声报告:长大了当少先队的辅导员。”
《漢語大詞典》:少年中国说
散文篇名。近代梁启超作。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漢語大詞典》:胯下蒲伏
指 汉 韩信 少时曾被迫在 淮阴 少年双胯之间爬行受辱之事。蒲伏,同“ 匍伏 ”。 宋 秦观 《人材》:“将如 韩信 而有胯下蒲伏之辱。”参见“ 胯下 ”。
《國語辭典》:胯下  拼音:kuà xià
1.两腿之间。
2.比喻人未显达前,受人鄙视、嘲弄。参见「胯下之辱」条。《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饭金,谁知剧盗有情深?」
《漢語大詞典》:蛮公子(蠻公子)
对南方少年的戏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君勿漏言。蛮公子颇充裕,年又雏,未必深解五木诀。我赢些须,明当奉屈耳。”
《國語辭典》:洛阳才子(洛陽才子)  拼音:luò yáng cái zǐ
汉代贾谊文采出众,号称为「洛阳才子」。语本《文选。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后泛称才华出色的文士。明。无名氏《金雀记》第六出:「洛阳才子岂无人,不须徒叹花如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