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碧螺
指少女的一种螺壳状发髻。 宋 王圭 《宫词》:“十三垂髻碧螺鬆,学舞经年后苑中。”
《漢語大詞典》:双螺(雙螺)
(1).指少女头上的两个螺形发髻。 宋 姜夔 《少年游·戏张斗甫》词:“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角妓垂螺》:“《晏小山词》:‘双螺未学同心綰,已占歌名。’……又‘红窗碧玉新名旧,犹綰双螺。’……垂螺、双螺,盖当时角妓未破瓜时额饰。”
(2).指两只螺形酒杯。 清 曹寅 《广陵载酒歌》:“已遣长瓢涤三雅,更分小户排双螺。”
《漢語大詞典》:思春
犹怀春。谓少女思慕异性。白雪遗音·马头调·春风刮的:“为游春,翻到得了思春病。”
《漢語大詞典》:双鸦(雙鴉,雙鵶)
亦作“ 双鵶 ”。指少女双髻。 宋 苏轼 《杂诗》之二:“昔日双鵶照浅眉,如今婀娜緑云垂。”一本作“ 双鸦 ”。 明 沈仕 《桂枝香·美姝》套曲:“翠粘九晕花鈿,緑映双鸦宫髩,偶回头笑生。”
分類:少女
《漢語大詞典》:仙华(仙華)
(1). 南朝 齐 宫殿名。南齐书·东昏侯纪:“后宫遭火之后,更起 仙华 、 神仙 、 玉寿 诸殿……穷极綺丽。”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浦江县 。又名 少女峰 。《角山楼增补类腋·金华府·仙华山》:“﹝ 仙华 在﹞ 浦江 。一名 少女峯 。相传 黄帝 少女修真处。”
《漢語大詞典》:季兰(季蘭)
古少女名或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阿,行潦之苹藻,寘诸宗室, 季兰 尸之,敬也,敬可弃乎?”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季兰》:“按此数句非泛语,明据诗·采苹为言, 季兰 盖即季女之名或字。”一说,“季兰”为佩兰草的少女。参阅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季兰尸之,敬也。” 杜预 注。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夫人﹞仁孝婉顺,率礼无遗,体 季兰 之姿,蹈《思齐》之跡。”
《國語辭典》:马头娘(馬頭娘)  拼音:mǎ tóu niáng
神话传说中的蚕神。相传为一披著马皮的少女幻化而成,民间宫庙中有其塑像,供人祈求蚕桑平安。见《太平广记。卷四七九。蚕女》。也称为「马明王」、「马明菩萨」。
《國語辭典》:马明王(馬明王)  拼音:mǎ míng wáng
蚕神的别称。参见「马头娘」条。《通俗编。神鬼引七修类稿》:「所谓马头娘,本荀子蚕赋:『身女好而头马首。』一语附会,俗称马明王。明王,乃神之通号。」《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六出》:「(末)不亏了口。我那神道威!(净睁眼作威)(丑)怎比马明王?」
分類:戏文
《國語辭典》:纯情(純情)  拼音:chún qíng
感情专一、诚挚。也指专一、诚挚的感情。如:「情窦初开的少女,对于心中爱慕的对象总是十分纯情。」《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乾,上出为鬼。」
《漢語大詞典》:赛娘(賽娘)
美丽的少女。赛,蒙语的译音,谓好;娘,少女。 元 曲中常用以给少女取名。 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俺两个 僧住 、 赛娘 便是,俺父亲迭配 沙门岛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这 郑孔目 拿定了 萧娥 胡做,知他那里去了赛娘、僧住。”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二折:“我如今知他是死也活也, 僧住 、 赛娘 儿呵,知他是有也没也?”
《漢語大詞典》:宜春面
梳有宜春髻的脸容。常以借指少女的青春容貌。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 清 王又曾 《解语花·剪綵》词:“菱镜开华胜亲簪,现出在宜春面。”
《漢語大詞典》:春缬(春纈)
形容少女红润的面色。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明 杨基 《金陵对雪用苏长公聚星堂禁体韵》:“脂凝香靨罢晨粧,脸晕微涡散春纈。”
《漢語大詞典》:鱼娃(魚娃)
渔家少女。 清 姚燮 《壶中天·乌篷船》词:“还爱娇小鱼娃,柁楼罢饭,照水斜兜鬢。”
分類:渔家少女
《漢語大詞典》:僮女
童女,少女。史记·乐书:“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暤》,冬歌《玄冥》。”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槖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劒。”
分類:童女少女
《漢語大詞典》:闺艳(閨豔)
亦作“ 闺艷 ”。 美丽的少女。 唐 刘言史 《七夕歌》:“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明 袁宏道 《桃花流水引》之二:“云里自然清格少,但凭闺艷作仙人。”
分類:美丽少女
《漢語大詞典》:红灯照(紅燈照)
亦称“ 红灯罩 ”。 清 末义和团组织未婚少女,穿红色衣履,左手执红灯,右手执红纸折迭扇,登坛拜神,号称尊崇 黄莲圣母 ,进行反侵略活动,称“红灯照”。《中国历代农民问题文学资料·〈义和团歌谣〉之一》:“女的红灯照,男的义和拳;赶也赶不散,捉也捉不完。”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红灯照是义和拳的姊妹们,道行比义和拳还高,是 黄莲圣母 的徒弟。”《中国歌谣资料·先有义和团》:“先是义和团,后有红灯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