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67,分145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小冯
小书
小定
小停
小戎
小次
小王
小文
小极
小朝廷
小将
小僧
小相
小经
小弱
《漢語大詞典》:小冯(小馮)
见“ 小冯君 ”。
《漢語大詞典》:小冯君(小馮君)
称 汉 冯立 。 冯奉世 子 冯野王 、 冯立 兄弟先后为 上郡 太守,皆居职公廉,时人称之为大、小 冯君 。汉书·冯奉世传:“吏民嘉美 野王 、 立 相代为太守,歌之曰:‘ 大冯君 , 小冯君 ,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 鲁 卫 德化钧, 周公 、 康叔 犹二君。’”后用以称誉他人之弟。 宋 惠洪 《鲁直弟稚川作屋峰顶名云巢》诗:“惭愧君家 小冯君 ,自是 河东 真鸑鷟。”亦省称“ 小冯 ”。 明 杨慎 《昆明邝尹陞万州守歌幛词》:“难兄难弟,麟仪仪而凤师师; 大冯 小冯 ,印纍纍而綬若若。”
分類:兄弟先后
《漢語大詞典》:小书(小書)
(1).指价值不大的著作。汉书·艺文志《周训》十四篇” 颜师古 注引 汉 刘向 《别录》:“人閒小书,其言俗薄。”南齐书·陆澄传:“ 贾氏 注《经》,世所罕习;《穀梁》小书,无俟两注。”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近见皇家所撰《晋史》,其所採亦多是短部小书,省功易閲者。”
(2).旧指儿童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老舍 《四世同堂》一:“老人在幼年只读过三本小书与六言杂字。”
(3).对己作之谦词。 宋 朱熹 《答赵提举善誉书》:“近又尝编一小书,略论象数梗概。”《〈许杰散文选集〉自序》:“我敬以这本小书,作为我对于祖国实现四化的献礼。”
(4).小字书写。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欲事干謁,则患不能小书,困於投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 兰 遂小书其字繫於足上,燕遂飞鸣而去。”宋诗纪事卷九六引 明 郁逢庆 书画题跋记:“壁上小书一絶, 君謨 真迹也。”
(5).曲艺之一。 江 浙 一带俗称有说有唱的弹词为小书,以别于只说不唱的大书(评话)。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委顺子说书》:“平话一流,已见 宋 人小説中,而此技独盛行於 苏 ……《玉蜻蜓》《珍珠塔》《三笑》《白蛇传》之类曰小书。”
(6).装订成册的连环画。 茅盾 《子夜》六:“你总没说到我的一箱子小书!” 茅盾 《上海》三:“所谓‘小书’,是半图半字的小说,名为‘连环图画小说’。”
(7).小册子。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十九:“ 贾湘农 手里拿着一本小书,是《游击战术》。”
《漢語大詞典》:小定
(1).稍得安定。晋书·孝怀帝纪:“辛巳,前 雍州 刺史 贾疋 讨 刘粲 於三辅,走之, 关中 小定。”
(2).指佛教徒坐禅的开始阶段。 唐 元孚 《月夜怀刘秀才》诗:“此时小定未禪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3).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妇与不相。”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今留都初缔姻,具礼往拜女家,曰‘谢允’;次具仪,曰‘小定’。”《天雨花》第三回:“因先人贪他富豪,结下姻亲,去年下了小定,花红酒礼,约费百金而已。”
《漢語大詞典》:小停
暂时停留;暂时停止。 晋 王羲之 《杂帖》:“小奴在此忽患疟,比数发,今日最为大,都轻疟耳。尚小停……须佳乃去。”晋书·良吏传·邓攸:“百姓数千人留牵 攸 船,不得进, 攸 乃小停,夜中发去。” 宋 陆游 《夜坐》诗:“天公似欲假餘龄,针石年来幸小停。”
《國語辭典》:小戎  拼音:xiǎo róng
《诗经。秦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彊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或亦指为武人出征,其妇念之之诗。首章二句为:「小戎俴收,五楘梁辀。」
分類:兵车
《漢語大詞典》:小次
为帝王郊祀设的小篷帐。《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 郑玄 注:“次,谓幄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二中贵扶侍行至坛前,坛下又有一小幕殿,谓之‘小次’,内有御座。”金史·礼志三:“皇帝入小次,帘降,乐止。”
《漢語大詞典》:小王
(1).年轻受封为王者。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常与帝旦夕言道政事,及教授诸小王,论议经书,述叙平生,雍和终日。”
(2).受封为王者的谦称。红楼梦第十五回:“﹝ 北静王 ﹞又向 贾政 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於老凤声,未可量也。’”
(3).指 三国 魏 王弼 。南齐书·陆澄传:“体微远,实贯羣籍, 施 孟 异闻, 周 韩 殊旨,岂可专据 小王 ,便为该备。”
(4).指 晋 代书法家 王献之 。 唐 张怀瓘 书断·杂编·二王真迹:“ 开元 十六年五月,内出二 王 真跡及 张芝 、 张昶 等书,总一百六十卷,付 集贤院 令集字…… 小王 、 张芝 等跡各随多少勒为卷帙。”
(5). 汉 时 西域 康居国 封爵名。
(6).复姓。 春秋 晋 有 小王桃甲 。见左传·定公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小文
(1).谓法令细节。汉书·萧育传:“其於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於小文。”汉书·游侠传·陈遵:“大司徒 马宫 大儒优士,又重 遵 ,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
(2).谓低劣的文字。后汉书·蔡邕传:“近者以辟召不慎,切责三公,而今并以小文超取选举,开请託之门,违明王之典,众心不厌,莫之敢言。”《旧唐书·薛登传》:“因陋就寡,赴速邀时,缉缀小文,名之策学,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3).短文。后汉书·陈元传:“案 升 等所言,前后相违,皆断截小文,媟黷微辞,以年数小差,掇为巨谬。”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丁敬礼 常作小文,使僕润饰之。” 唐 李白 《送孟赞府兄还都序》:“少君读,时作於小文。”
(4).对自己所作文章的谦词。梁书·文学传·伏挺:“一日聊呈小文,不期过赏。”
《漢語大詞典》:小极(小極)
困倦,小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顾司空 未知名,诣 王丞相 ,丞相小极,对之疲睡。” 宋 杨万里 《范女哀辞》:“蹇 石湖 之慟而莫之释兮,小极而隐几乎书之丛。” 清 袁枚 《挽范莪亭孝廉》诗:“闻君素聪强,偶然遘小极。一朝竟委化,七十还欠一。”
分類:困倦
《國語辭典》:小朝廷  拼音:xiǎo cháo tíng
1.规模、权势同于朝廷的地方官署。《新唐书。卷一六五。郑馀庆传》:「京师士人比太原为小朝廷,言得才多也。」《宋史。卷四七○。佞倖传。朱勔传》:「然寇平,勔复得志,声焰熏灼。邪人秽夫,候门奴事,自直秘阁至殿学士,如欲可得,不附者旋踵罢去,时谓东南小朝廷。」
2.偏安一隅,为人附庸的政权。宋。胡铨〈上高宗封事〉:「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國語辭典》:小将(小將)  拼音:xiǎo jiàng
1.年轻或低阶的将领,或为领将自称的谦辞。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有小将刘谦者,职级甚卑,气宇殊异。」《三国演义》第五回:「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2.有本领的少辈。如:「长跑小将」。
《國語辭典》:小僧  拼音:xiǎo sēng
沙弥,或出家人自称的谦辞。宋。黄庭坚 题默轩和遵老诗:「松风佳客共,茶梦小僧圆。」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小僧相国寺住持长老也。」
《國語辭典》:小相  拼音:xiǎo xiàng
1.傧相,辅助国君引导宾客的司礼官。《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尊称年轻的男子。《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差人道:『先生一向可同做南昌府的蘧家蘧小相儿相与?』」也称为「小相公」。
《漢語大詞典》:小经(小經)
(1).卷数少的经书。 唐 宋 依经书内容或文字多少,分大、中、小三级。因时因事所指不同。新唐书·选举志上:“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尚书《春秋公羊传》《穀梁传》为小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政和 八年御笔:‘……自今学道之士,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通儒书,俾合为一道。大经,周易;小经,孟子。’”宋史·杨亿传:“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 清 金农 《寄题李徵君秉元青櫺别业》诗:“小经曾习 严彭祖 ,至孝无惭 何展禽 。”
(2).佛经名。净土门三部经中 后秦 鸠摩罗什 译的佛说阿弥陀经之别称。又名“四纸经”。
《漢語大詞典》:小弱
(1).弱小。史记·刺客列传:“ 燕 小弱,数困於兵。”
(2).指弱小的国家。吕氏春秋·顺说:“小弱可以制彊大矣。”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 秦 观 周 之弊,以为小弱见夺,於是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官。”
(3).幼弱。南史·梁纪下:“乃选百姓男女数十万口,分为奴婢,小弱者皆杀之。” 宋 周行己 《寄鲁直学士》诗:“当时 仲宣 亦小弱, 蔡公 难其才不如。”
(4).指幼弱的人。后汉书·赵熹传:“携小弱,越山阻,径出 武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