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排牙
谓牙前将士排列节度使庭前候参。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绪 恐既明事泄,乃出门,遇 悦 亲将 刘忠信 方排牙, 绪 疾呼谓众曰:‘ 刘忠信 与 扈崿 谋反,昨夜刺杀僕射。’” 胡三省 注:“排牙者,牙前将士各执其物以立於庭下,俟节度使升听事,以次参謁也。”
《國語辭典》:征服  拼音:zhēng fú
战胜、使屈服。《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猜没有别的,去年老人家在贵州征服了一洞苗子,一定是这个表题。」
《漢語大詞典》:阵没(陣没)
阵亡。亦指阵亡的将士。宋史·理宗纪二:“阵没者趣上姓名,赠恤其家。”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元年:“敕 岭 北行省瘞阵没遗骸。”清史稿·礼志六:“ 乾隆 十三年,諭祀阵亡总兵 任举 、侍卫 丹泰 ,旋令征 金川 阵没将士并入之。”
分類:阵亡将士
《漢語大詞典》:激赏库(激賞庫)
宋 代官署名。置于 绍兴 年间,专供边防将士军需物资之用,后兼管供应朝廷和官吏所需用的物资。本隶御营司, 建炎 四年御营司废,改隶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三省、枢密院激赏库,三省、枢密院激赏酒库。监官各二人。二库并因 绍兴 用兵,创以备边;后兵罢,专以备堂、东两厨应干宰执支遣。若朝廷军期急速钱物金带,以备激犒;诸军将帅告命綾纸,以备科拨调遣等用;省院府吏胥之给,亦取具焉。”
《漢語大詞典》:铜面具(銅面具)
古代将士出征时常戴之以作防护和威慑敌人的铜制面具。宋史·狄青传:“临敌被髮、带铜面具。” 清 贝青乔 《咄咄吟》:“漫説 狄 家铜面具,良宵飞骑夺 昆仑 。”亦省称“ 铜面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勇习 韩瓶 ,铁浮屠林,立於重关,铜面具风。”
《漢語大詞典》:开兵(開兵)
(1).古代指给军队将士休假的时间。宋书·张永传:“时将士休假,年开三番,纷紜道路。 永 建议曰:‘臣闻开兵从稼,前王以之兼隙,耕战递劳,先代以之经远。’”
(2).开战。《说岳全传》第五八回:“大开兵,江翻海搅;衝队伍,地动山摇。”
《漢語大詞典》:急斗(急鬭)
古代作战时击鼓声的一种。用以激励将士战斗。《风后握奇经》:“革音五:一持兵,二结阵,三行列,四超走,五急鬭。”
《漢語大詞典》:享会(享會)
犒劳将士的宴会。周书·王罴传:“每至享会,亲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陛下闻驍果欲叛,多醖毒酒,欲因享会,尽鴆杀之。”
《漢語大詞典》:诫誓(誡誓)
告诫将士的言辞。 唐 刘知几 史通·载言:“ 秦 师败绩, 繆公 诫誓,尚书之中,言之大者也,而春秋靡録。”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钟鼎勋庸大,山河诫誓长。”
《漢語大詞典》:虎校
谓勇武的将士。 汉 班固 《窦将军北征颂》:“念荒服之不庭,乃总三选,简虎校,勒部队,明誓号,援谋夫于末言,察武毅于俎豆。”
分類:勇武将士
《漢語大詞典》:退帐(退帳)
(1).还帐;抵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家子慌了,带病搬去,还欠下些房钱,遗下这些东西作退帐。”
(2).古代主帅在帐中召集将士议事或发号施令完毕而退出营帐。《荡寇志》第八九回:“少刻退帐,三人都到后帐坐下。”
《漢語大詞典》:阵士(陣士)
亦作“陈士”。 谓临阵之将士。管子·重令:“将帅不严威,民心不专一,陈士不死制,卒士不轻敌,而求兵之必胜,不可得也。”
分類:临阵将士
《國語辭典》:功牌  拼音:gōng pái
褒赐有功者的牌子。以银制造,为长方形,上刻有赏字。明。杨慎〈云中十二韵〉:「功牌银烁爚,贺障锦斑斓。」
《漢語大詞典》:吏戎
官吏和将士。 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嶪嶪 魏 土,婴儿戏兵。吏戎愁毒,莫保腰颈。”
分類:官吏将士
《國語辭典》:猿鹤沙虫(猿鶴沙蟲)  拼音:yuán hè shā chóng
比喻将士出征战死沙场。参见「猿鹤虫沙」条。清。黄遵宪〈述闻〉诗八首之二:「螟蛉果裸终谁抚,猿鹤沙虫总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