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封锁(封鎖)  拼音:fēng suǒ
1.加锁封闭。《三国演义》第四回:「群臣朝贺毕,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于永安宫閒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红楼梦》第二三回:「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搔扰,岂不寥落。」
2.限制使跟外界断绝联系。如:「新闻封锁」、「经济封锁」。
3.军事用语:(1)配备兵力控制要隘,遮断或关闭敌方向我的通道,以防敌向我攻击或袭扰。(2)一种作战的手段。交战国为战略上或商业上之目的,以武力封锁敌国海岸之全部或一部,防止其他各国船舶或航空器进入。
《國語辭典》:封锁线(封鎖線)  拼音:fēng suǒ xiàn
用军队、警力或人为的设施对某个特定区域进行限制隔离,使内外断绝联系的警戒线。如:「高速公路发生车祸,交通警察已拉上封锁线,暂时禁止通行。」
《漢語大詞典》:封锁墙(封鎖牆)
见“ 封锁沟 ”。
《漢語大詞典》:封锁沟(封鎖溝)
我国抗日战争(1937-1945)期间, 日本 侵略军在 华北 等地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和铁路、公路两侧所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沟”;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墻”。 周而复 《晋察冀行》:“ 日本 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十里一碉,八里一堡,还修筑了封锁墙、封锁沟什么的。”
《国语辞典》:海上封锁(海上封锁)  拼音:hǎi shàng fēng suǒ
封闭敌方基地、港口,并切断其海上交通运输所实施的海上军事活动。
《国语辞典》:封锁现场(封锁现场)  拼音:fēng suǒ xiàn cháng
刑事鉴识的用语。最先到达现场的警察人员,除紧急的人命救护外,应即以适当的方法,将犯罪现场保持原来的真实状态,以便利侦查进行和案情研判。
《国语辞典》:空中封锁(空中封锁)  拼音:kōng zhōng fēng suǒ
空军在预定目标上空以积极的战斗行动孤立或限制敌人的一种手段。封锁对象为敌方的前线机场、交通枢纽等。
《国语辞典》:经济封锁(经济封锁)  拼音:jīng jì fēng suǒ
在经济上对敌人采取断绝其来源的一种手段。实施封锁的手段有海上、空中、陆上,以及破坏敌人外来资助、海外市场等,造成敌人在经济上的窒息。
《国语辞典》:纸上封锁(纸上封锁)  拼音:zhǐ shàng fēng suǒ
封锁国家只宣告封锁某地,而不以武力实际封锁该地的对外交通。
《漢語大詞典》:封锁沟(封鎖溝)
我国抗日战争(1937-1945)期间, 日本 侵略军在 华北 等地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和铁路、公路两侧所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沟”;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墻”。 周而复 《晋察冀行》:“ 日本 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十里一碉,八里一堡,还修筑了封锁墙、封锁沟什么的。”
《漢語大詞典》:大陆封锁政策
法国拿破仑实行的反对英国的经济政治措施。1806年拿破仑多次颁令,禁止隶属于法国的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一律没收。这一政策造成法国及其盟国经济日益恶化,引起广泛不满,而英国经济并未瘫痪。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大陆封锁政策被取消。
《漢語大詞典》:军事封锁(軍事封鎖)
国际法名词。一国或数国以武力(主要为海军)割断某一国的对外联系的措施。分战时封锁和平时封锁。
《漢語大詞典》:关扃(關扃)
(1).封锁。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宋书·张畅传》:“今城内乏食,人无固心,但以关扃严密,不获走耳。” 唐 李白 《天门山铭》:“ 梁山 、 博望 ,关扃 楚 滨,夹据洪流,实为 吴 津。”
(2).谓关隘山岭。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诗:“关扃绕天邑,襟带抱尊华。” 唐 李涉 《题连云堡》诗:“由来天地有关扃,断壑连山接杳冥。”
《漢語大詞典》:键闭(鍵閉)
(1).锁钥。一说门闩。礼记·月令:“﹝孟冬之月﹞修键闭,慎管籥。” 郑玄 注:“键,牡;闭,牝也。” 孔颖达 疏:“凡锁器入者谓之牡,受者谓之牝……而 何胤 云:‘键是门扇之后树两木,穿上端为孔。闭者谓将扃关门,以内孔中。’”新唐书·杨元卿传:“ 元卿 垦发屯田五千顷,屯筑高垣,牢键闭,寇至,耕者保垣以守。”
(2).封锁。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始初山东键闭束缚。泳而游之,歌而舞之,可以为仁也。” 唐 薛逢 《题剑门先寄上西蜀杜司徒》诗:“梯航百货通邦计,键闭诸蛮屏帝都。”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键闭一星,在房东北,近鉤鈐,主关籥。”
《國語辭典》:锁院(鎖院)  拼音:suǒ yuàn
1.宋代考选官吏时,为求严密公正及防止舞弊,封锁试院的制度。《宋史。卷一五九。选举志五》:「后以就试多怀挟传授,乃锁院、巡搜、糊名。凡试百司吏人,问律及疏,既考合格,复令口诵所对,以防其弊。」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2.借指科举考场。《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列传一。杨维桢列传》:「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号曲江居士。」
《國語辭典》:开放(開放)  拼音:kāi fàng
1.释放。《书经。多方》汉。孔安国。传:「开放无罪之人,必无枉无纵,亦能用劝善。」
2.取消不必要的禁制,任人自由活动。如:「开放参观」、「开放言论自由。」
3.花开。如:「春天一到,百花纷纷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