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0,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门对
照对
对时
对峙
奏对
一对
对坐
对于
次对
正对
不对
无对
轮对
专对
进对
《國語辭典》:门对(門對)  拼音:mén duì
1.门上的对联。《俗语考原。门对》:「新春制吉祥语。为对联,黏贴门上,谓之门对。」也称为「门帖」、「门联」。
2.夫妇。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今日红妆共秀才,您两个为门对。」
《漢語大詞典》:照对(照對)
(1).犹核对;对照。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贴黄》:“照对臣所统本军官兵一万二千餘人……实出战只有七千人。”文献通考·经籍一:“每帙止用元写本一册校正而已,更无兼本照对。第数既多,难得精密。”《元典章·兵部一·无夫军妻配无妇军》:“今后莫若将此等鰥夫寡妇照对年貌相应,官为配对成户,与国出力。”
(2).问话;对话。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十翁》:“俄持巨镜下照,了无寃业,即令诣总管司照对。”
《漢語大詞典》:对时(對時)
指一整天。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据他说,我的情形是很轻的,只是普通的拘留,一个对时。” 叶紫 《行军掉队记》:“看形势,被害至多总还不到一个对时,大约是在昨天上午。”
《國語辭典》:对峙(對峙)  拼音:duì zhì
1.相对而立。唐。杨烱〈浮沤赋〉:「排雨足而分规,擘波心而对峙。」
2.相抗衡。如:「两军在此对峙已有数天了,还无法分出胜负。」
《國語辭典》:奏对(奏對)  拼音:zòu duì
臣下回答君上所问的事。《新唐书。卷一五○。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正要奏对,不想头顶心里一点疼痛,著实难忍。」
《國語辭典》:一对(一對)  拼音:yī duì
1.两物形状相同,可以匹配。如:「一对耳环」。《红楼梦》第三回:「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文明小史》第一八回:「几个人讲话的时候,烟炕上一对朋友,把这些话都听在肚里。」
2.夫妇。《水浒传》第一○四回:「三娘的八字,十分旺夫,适才曾合过来,铜盆铁帚,正是一对儿夫妻。」
《国语辞典》:对坐(对坐)  拼音:duì zuò
相对而坐。《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分类:对坐
《國語辭典》:对于(對於)  拼音:duì yú
将宾语提前的介词。如:「我对于时事多不通晓。」、「我对于哲学是门外汉。」
分類:介词引进
《漢語大詞典》:次对(次對)
(1).犹轮对。新唐书·陆贽传:“朕嗣位,见言事多矣,大抵雷同道听,加质则穷。故顷不詔次对,岂曰倦哉!” 宋 戴埴 鼠璞·次对:“次对即轮对……本朝侍从本与百官轮对, 元祐 以 王存 奏罢之,復行於 绍圣 四年……是则次对轮对本无别议。”
(2).待制官的别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侍从官:“ 宋 朝两府执政而下,最贵近者,多侍从。目六部尚书、杂学士,以至龙图等阁待制是也。以执政造膝之后,即召入讽议,故又名次对。”
《國語辭典》:正对(正對)  拼音:zhèng duì
1.一种对偶。用两两相对的词语反映同类的事物或概念,其意义相同。如张载的〈七哀〉诗:「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为正对,皆言思念故乡。
2.直接面对。如:「这栋建筑物,正对著公园。」
《國語辭典》:不对(不對)  拼音:bù duì
1.错误。如:「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件事有什么不对?」
2.合不来。如:「他们两个人素来不对。」《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一班风月场中人自然与道学不对,但是来看严蕊的没一个不骂朱晦庵两句。」
3.异于正常。如:「一进门,便发现气氛不对。」
4.不合适。《红楼梦》第四三回:「那汤虽好,就只不对稀饭。」
《漢語大詞典》:无对(無對)
(1).无双;无敌。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真可谓倾国倾城,无对自伤者也。”南史·任昉传:“时 琅邪 王融 有才儁,自谓无对当时,见 昉 之文,怳然自失。” 唐 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诗:“歌舞尝无对,幽明忽此分。”《三国志平话》卷中:“ 赵云 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陶 饮素豪,从不见其沉醉,有友人 曾生 ,量亦无对。”
(2).不回答。法苑珠林卷十引 唐 唐临 冥报记:“﹝ 司马文 之弟﹞沉吟俯仰,默然无对。”
《漢語大詞典》:轮对(輪對)
见“ 轮当面对 ”。
《漢語大詞典》:轮当面对(輪當面對)
宋 制,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谓之“轮当面对”。 宋 赵升 朝野类要·班朝:“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亦省称“ 轮对 ”。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 高宗 开諫路,轮对羣臣。”宋史·高宗纪五:“戊寅,命职事官日一员轮对。”
《漢語大詞典》:专对(專對)
(1).谓任使节时独自随机应答。《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何晏 集解:“专,犹独也。”汉书·王吉传:“光禄勋 匡衡 亦举 骏 有专对材。” 颜师古 注:“谓见问即对,无所疑也。”明史·刘定之传:“今宜择内藴忠悃,外工专对,若 陆贾 、 富弼 其人者,使备正介之选,庶不失辞辱国。”
(2).单独应对。后汉书·马援传:“ 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 唐 元稹 《翰林学士承旨记》:“大凡大誥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对,他人无得而参。”
《漢語大詞典》:进对(進對)
进谒并答对。《公羊传·僖公二年》:“诸大夫有进对者曰:寝不安与?其诸侍御有不在侧者与?”汉书·刘向传:“ 更生 以通达能属文辞,与 王襃 、 张子侨 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 颜师古 注:“进对,谓进见而对詔命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熙内禅:“既而 熹 进对,面陈 侂胄 之姦。” 清 张伯行 《〈韩魏公文集〉序》:“逮至两宫危疑,款曲调护,进对 慈寿 之语,同列皆为之寒心。”
分類:进谒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