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答 → 荅答”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赐对(賜對)
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臣愚不敏,蒙恩赐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召对:“先是 宪宗 以天语微吃,以故赐对甚稀。” 清 胡天游 《特赠太仆卿周公墓志铭》:“制下所部,择贤才吏,胜治剧者,上公名,得召见赐对,称旨。”
《國語辭典》:正对(正對)  拼音:zhèng duì
1.一种对偶。用两两相对的词语反映同类的事物或概念,其意义相同。如张载的〈七哀〉诗:「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为正对,皆言思念故乡。
2.直接面对。如:「这栋建筑物,正对著公园。」
《國語辭典》:引对(引對)  拼音:yǐn duì
皇帝召见臣子使之对答。《宋史。卷二四。高宗本纪一》:「未经上殿臣僚,令三省审察,然后引对。」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首蒙引对,面锡殊科。」
《國語辭典》:大对(大對)  拼音:dà duì
对答天子的询问或策问。《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
《國語辭典》:酬对(酬對)  拼音:chóu duì
应答、对答。《后汉书。卷五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申屠蟠》:「唯南郡一生与相酬对。」《宋史。卷四四五。文苑列传七。熊克》:「尤淹习宋朝典故,有问者酬对如响。」
《國語辭典》:登对(登對)  拼音:dēng duì
相配、适合。如:「这部戏的男女主角是公认最登对的银幕情侣。」
《國語辭典》:条对(條對)  拼音:tiáo duì
就所问一一对答。《汉书。卷六七。梅福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
《漢語大詞典》:实对(實對)
如实对答。《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歷,我等一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分類:如实对答
《漢語大詞典》:占对(占對)
应对,对答。后汉书·徐防传:“ 防 体貌矜严,占对可观, 显宗 异之。”旧唐书·裴度传:“ 度 状貌不踰中人,而风彩俊爽,占对雄辩,观听者为之耸然。”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 綬 ( 宋綬 )摄太僕卿,陪玉輅,帝问仪物典故,占对辩给。”
分類:应对对答
《漢語大詞典》:天人策
(1).指 汉 儒 董仲舒 对答 武帝 之策问。 宋 刘克庄 《满江红·送王实之》词:“落落 元龙 湖海气,琅琅 董相 天人策。”
(2).泛指金殿对策。 清 方文 《送田孙若宪副之浙东》诗之四:“莫问天人策,虚名可汗颜。”参见“ 天人三策 ”。
《漢語大詞典》:天人三策
《汉书·董仲舒传》载: 武帝 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 仲舒 以贤良对策。以“天人感应”说为其对策要旨,所对凡三,世称“天人三策”。说明“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 之术者,皆絶其道,勿使并进”,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仲舒 所对,为 武帝 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
分類:前后元年
《漢語大詞典》:待对(待對)
(1).等待对答。韩非子·六反:“世主眩其辩、滥其高而尊贵之,是不须视而定明也,不待对而定辩也,喑盲者不得矣。”
(2).等候批覆。宋书·周朗传:“初为 南平王 鑠 冠军行参军,太子舍人,司徒主簿,坐请急不待对,除名。”
(3).指拘留等待对质。《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罪犯从本路拟定申省,将 任闰儿 锁收听候, 梁娥儿 别无待对事理,先行摘断。”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三年:“原告逃百日不出,则释待对者。”
《國語辭典》:对命(對命)  拼音:duì mìng
偿命。《西游记》第二一回:「等我出去,看是个甚么九头八尾的和尚,拿他进来,与我虎先锋对命。」
《漢語大詞典》:应谐(應諧)
对答诙谐。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东方生 名过实者,何也?曰:应谐不穷,上諫秽德。”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杂剧》:“风清羽盖,日转槐庭,欲资载笑之欢,必有应谐之妙。”
分類:对答诙谐
《漢語大詞典》:辩对(辯對)
申辩对答。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会堂兄兼为 泽 潞 判官,尝鞫狱于私第,有老妇辩对。”
分類:申辩对答
《漢語大詞典》:坚对(堅對)
(1).谓坚持己见对答。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主爵都尉 汲黯 是 魏其 ;内史 郑当时 是 魏其 ,后不敢坚对;餘皆莫敢对。”
(2).强敌,坚强的对手。新唐书·秦琼传:“﹝ 秦琼 ﹞从讨 世充 、 建德 、 黑闥 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