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重礼(重禮)  拼音:zhòng lǐ
1.尊重礼仪。《礼记。聘义》:「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
2.大礼。汉。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臣爵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阚觊重礼,以希彤弓旅矢之命哉。」
《漢語大詞典》:忍事
以忍耐态度对待各种事情。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灰心缘忍事,霜鬢为论兵。”
《國語辭典》:正视(正視)  拼音:zhèng shì
1.眼睛向前直视。《左传。定公五年》:「叶公诸梁之弟后臧从其母于吴,不待而归。叶公终不正视。」宋。苏轼 陈公弼传:「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2.不逃避敷衍,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如:「我们要正视公共卫生的问题,避免疾病的传染。」
《漢語大詞典》:尊明
(1).谓尊敬地对待并且明示于人。墨子·明鬼下:“当若鬼神之有也,将不可以不尊明也。” 孙诒让 间诂:“尊明,谓尊事而明著之以示人也。”
(2).尊重贤明的人。国语·晋语四:“尊明胜患,知也;杀身赎国,忠也。” 韦昭 注:“明,谓公子;胜,犹遏也。”公子,指 晋文公 重耳 。
(3).犹圣明。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今 汉 土之广博,天子尊明,而曾无一良臣,此诚不愍兆黎之愁苦,不急贤人之佐治尔。”
(4).指圣明之君。后汉书·章帝纪:“予一人空虚多疚,纂承尊明,盥洗享荐,惭愧祇栗。”
《漢語大詞典》:处物(處物)
(1).审识事物。国语·鲁语上:“夫仁者讲功,而智者处物。”
(2).对待人和事物。庄子·知北游:“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子如 性滑稽,不治检裁……素无鯁正,不能平心处物。”
《國語辭典》:傲视(傲視)  拼音:ào shì
轻视。唐。司空图 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护军刘重羔党类豪侈,傲视廉使,橐奸黩货,得以自专。」
《漢語大詞典》:谨微(謹微)
谓虽细微之处,亦必慎重对待。墨子·号令:“守必谨微,察视謁者、执盾、中涓及妇人侍前者志意、颜色、使令、言语之请。”明史·章懋传:“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 清 冯景 《陪臣执国命解》:“家臣贱,名氏不见,圣人谨微,盖絶之於其端焉耳。”
《国语辞典》:善待  拼音:shàn dài
好好对待。如:「如今你熬出头了,可别忘了要善待你的属下。」
分类:好好对待
《國語辭典》:无视(無視)  拼音:wú shì
蔑视。如:「他无视法令,让人心寒。」
《漢語大詞典》:反尔(反爾)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 曾子 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谓你怎样对待人家,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 大防 ( 吕大防 )等所犯,亦因持心失恕,好恶任情,违 老氏 ‘好还’之戒,忽 孟軻 ‘反尔’之言。”
《國語辭典》:从优(從優)  拼音:cóng yōu
选择所能给与的最优惠的条件。多用于指抚恤或封赏。如:「从优抚恤」。
《國語辭典》:相互  拼音:xiāng hù
彼此对待的一种关系。如:「相互爱慕」。
《漢語大詞典》:谨小(謹小)
谓虽细微末节亦慎重对待。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跋扈之徒,事事放恣;本朝前辈,虽官尊尤谨小:可以此观人度量。”
分類:慎重对待
《國語辭典》:打骂(打罵)  拼音:dǎ mà
殴打责骂。如:「教育小孩若能多以鼓励代替打骂,相信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每常见这些教书的先生也不见有甚么学问,一味妆模做样,动不动就是打骂。」
《漢語大詞典》:谨疾(謹疾)
谓慎重对待疾病。语本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颖达 疏:“君子敬身安体,若偶婴疾病,则慎其药齐以治之。” 明 吴宽 《谨疾箴》:“ 孔子 谨疾与齐、战同,匪疾是谨,惟德之崇。” 清 唐甄 潜书·厚本:“使人恃医而不谨疾,以至於丧其身者,必子之言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