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察觉(察覺)  拼音:chá jué
观察知觉。《清史稿。卷二二○。诸王传。允禟传》:「从来造作隐语,防人察觉,惟敌国为然。」
《國語辭典》:瞧科  拼音:qiáo kē
看出来、察觉。《水浒传》第四五回:「石秀道:『缘来恁地。』自肚里已有些瞧科。」《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庵主有些瞧科,挑他道:『敢是为没有了老爹,冷静了些?』」
分類:看清察觉
《漢語大詞典》:识察(識察)
识知察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让官第三表》:“葵藿微诚,已蒙识察。” 清 唐孙华 《种树》诗:“君自不识察,虽悔那可追。”
分類:识知察觉
《漢語大詞典》:灵觉(靈覺)
(1).谓神灵对事物变化的察觉。 汉 扬雄 《太玄·迎》:“精微往来,妖先灵觉。” 范望 注:“灵,神也。神之所感,妙物为言,虽之妖祥,神所先觉。” 司马光 集注:“人失其道,妖灵先觉。”
(2).佛教语。谓众生本具的灵明觉悟之性。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慈照无碍,化湛灵觉,散漓弘淳,拯浇敦朴。” 唐 王勃 《释迦佛赋》:“是知灵觉无尽,神理莫闻。”《景德传灯录·道吾和尚一钵歌》:“亦无药,亦无病,正是真如灵觉性。”
(3).谓人对事物领悟理解的智能。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五》:“夫岂离人人灵觉之本明而别有光明也哉?” 梁启超 《国民十大元气论》:“若夫以有灵觉之人类,以有血性之男子,而其实乃不免为畜犬游妓之所为。举国如是,犹谓之有人焉,不可得也。”
(4).指人对事物的领悟和理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试稽自有文字以至今日,凡诗宗词客,能宣彼妙音,传其灵觉,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者,果几何人?”
《漢語大詞典》:究察
(1).研究审察。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此臣下所当详辨,明朝所当究察也。”
(2).察知,察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叉始罗国:“爱子丧明,犹不觉知,凡百黎元,如何究察?” 清 方苞 《书〈考定文王世子〉后》:“故歷世以来,羣儒虽究察其非,终怀疑而未敢决焉。”
《漢語大詞典》:候情
察觉实情。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公先事候情,坏其机牙,姦不得发。”
分類:察觉实情
《漢語大詞典》:察失
察觉过失。《后汉书·桓谭传》:“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调於时,而躁人可定。”魏书·张渊传:“内平秉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
分類:察觉过失
《漢語大詞典》:窥究(窺究)
谓深究察觉。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道在六经不在浮屠:“吾书中颇有赘讹处,便是禪家公案,但今人未尝窥究耳。”
分類:深究察觉
《国语辞典》:沉脉(沉脉)  拼音:chén mài
中医上指一种脉象。脉隐伏不显,需重按始能察觉。
《漢語大詞典》:盗乌(盜烏)
汉书·循吏传·黄霸:“吏出,不敢舍邮亭,食於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 霸 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謁 霸 , 霸 见迎劳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 霸 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后以“盗乌”喻不易察觉之事。 北周 庾信 《故周大将军赵公墓铭》:“约法情推,繁辞埋遣。盗乌悬察,疑蛇立辩。”
分類:不易察觉
《國語辭典》:套问(套問)  拼音:tào wèn
设计言语向人探问消息。《红楼梦》第二一回:「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閒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国语辞典》:神鬼不觉(神鬼不觉)  拼音:shén guǐ bù jué
形容极秘密,连鬼神都无法察觉。《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可制衣一领,取玉带一条,密赐董承;却于带衬内缝一密诏以赐之,令到家见诏,可以昼夜画策;神鬼不觉矣。」也作「神鬼不知」。
《国语辞典》:神鬼不知  拼音:shén guǐ bù zhī
形容极秘密,连鬼神都无法察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幼谦仍旧上山茶树,蹑竹梯而下,随后蜚英登墙,就抽了竹梯起来,真个神鬼不知。」也作「神鬼不觉」。
《国语辞典》:人不知,鬼不觉(人不知,鬼不觉)  拼音:rén bù zhī,guǐ bù jué
比喻极秘密,无人察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乘此暮夜无人,就烦你船载到那里,悄悄地埋了。人不知,鬼不觉。」《红楼梦》第六四回:「择了日子,人不知,鬼不觉,娶了过去,嘱咐家人不许走漏风声。」也作「神不知,鬼不觉」。
《国语辞典》: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忧而忧)  拼音: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
语本《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天下人还没察觉祸患而感到忧虑之前,就事先忧虑筹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