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凶寇
强敌。 晋 孙绰 《太宰郗鉴碑》:“公奋其忠勇,精贯白日,信顺为甲胄,大节为城池,故能摧却凶寇,全身济功。”《宋书·刘道产传》:“ 道产 自镇 汉南 ,境接凶寇,政绩既著,威怀兼举。”《宋书·索虏传》:“进可以厌捍凶寇,覆其巢窟;退可以宣国威武,镇御旧京。”
分類:强敌
《漢語大詞典》:寇境
敌军占领的地方。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东关无一战之劳,涂中罕千金之费,而司部悬隔,斜临寇境,故使狡虏凭陵,淹移岁月。”新唐书·王栖曜传:“始将兵时,涉寇境,遇游骑环合,乃规百步立表而射,每射破的,虏相顾惧,引去。”
分類:敌军占领
《漢語大詞典》:边寇(邊寇)
侵犯边疆的敌寇。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及其后, 蒙公 死而诸侯叛 秦 ,中国扰乱, 匈奴 纷纷,乃敢復为边寇。”宋书·檀道济传:“十二年,上疾篤,会 索虏 为边寇,召 道济 入朝。”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边寇众至,虏战数挑,胜不可以近决,敌不可以前料。”
《骈字类编》:茶寇
宋史孝宗纪淳熙二年六月茶寇自湖南犯广东
《漢語大詞典》:寇逆
(1).贼寇,叛逆。后汉书·臧洪传:“受任之初,志同大事,扫清寇逆,共尊王室。”
(2).指叛乱。陈书·儒林传·沈文阿:“及 侯景 寇逆, 简文 别遣 文阿 募士卒,入援京师。”
《漢語大詞典》:寇警
敌军入侵的警报。后汉书·祭彤传:“自是 匈奴 衰弱,边无寇警, 鲜卑 、 乌桓 并入朝贡。” 三国 魏 高堂隆 《谏明帝疏》:“若有寇警,则臣惧版筑之士,不能投命虏庭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将来 缅甸 设有寇警,必另求援兵,不应则失统御之体,应之则苦师旅之烦,恐鞭长莫及,反难善处。”
《漢語大詞典》:剧寇(劇寇)
犹剧贼。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秦王 数平剧寇,功冠天下。”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朝廷命臣等,兼领四路,以御剧寇。”
《漢語大詞典》:盗寇(盜寇)
犹盗匪。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金有变,毕昴为回,三覆有武,多兵多盗寇。”宋史·食货志上六:“自行雇募,盗寇充斥,盖浮惰不能任责故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盗寇,怎的便是方纔讲的那 牤牛山 海马 周三 。”
分類:盗寇盗匪
《國語辭典》:寇钞(寇鈔)  拼音:kòu chāo
攻劫掠夺。《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犍为属国夷寇钞百姓,益州刺史山昱击破之。」也作「寇抄」。
分類:劫掠
《漢語大詞典》:寇扰(寇擾)
侵犯,骚扰。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时 杨 徐 剧贼寇扰州郡, 西羌 、 鲜卑 及 日南 蛮夷攻城暴掠,赋敛烦数,官民困竭。”
分類:侵犯骚扰
《分类字锦》:遏寇(遏寇)
贾至授李巨宪部尚书制俾镇遏寇之职以宠维城之固
分类:刑部
《國語辭典》:流寇  拼音:liú kòu
四处转徙流窜的盗贼。《明史。卷三○九。流贼传。序》:「惟武宗之世,流寇蔓延,几危宗社,而卒以扫除。」也称为「流贼」。
《國語辭典》:寇虏(寇虜)  拼音:kòu lǔ
盗贼或敌人。《墨子。号令》:「诸取当者,必取寇虏,乃听之。」唐。张说〈为魏元忠作祭石岭战亡兵士文〉:「与我王卒,保界并土;如何不吊,罹此寇虏。」
分類:盗贼敌人
《漢語大詞典》:寇暴
侵夺劫掠。后汉书·荀彧传:“ 布 乘虚寇暴,震动人心,纵数城或全,其餘非復己有,则将军尚安归乎?”晋书·刘曜载记:“西戎之中, 权渠 部最强,皆禀其命而为寇暴, 权渠 既降,莫不归附。”南史·柳元景传:“及 道产 死,羣蛮大为寇暴。”
分類:侵夺劫掠
《骈字类编》:湖寇
宋史张浚传时巨寇扬么㨿洞庭屡攻不克浚以建康东南都会而洞庭㨿上流恐滋蔓为害请因盛夏乘其怠讨之具奏请行至醴陵释邑囚数百皆扬么谍者给以文书俾招论诸砦囚驩呼而往至潭贼众二十馀万相继来降湖寇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