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9,分5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中宿
中宿
宿莽
宿鹭
留宿
宿火
老宿
尊宿
同宿
露宿
宿留
宿弊
耆宿
宿儒
栖宿
《國語辭典》:中宿  拼音:zhōng sù
1.次夜。《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资治通鉴。卷七五。魏纪七。邵陵厉公嘉平元年》:「今诣许昌,不过中宿。」
2.半夜。《梁书。卷一二。韦睿传》:「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漢語大詞典》:中宿
古天文学将二十八宿分为四方,每方各七宿,其居中一宿称中宿。宋书·律历志下:“直以月维四仲,则中宿常在卫阳。”新唐书·历志一:“七宿毕见,举中宿言耳。”
《國語辭典》:宿莽  拼音:sù mǎng
1.即卷施草。因拔心不死,故称为「宿莽」。《尔雅。释草》:「卷施草,拔心不死。」宋。邢炳。疏:「卷施草,一名宿莽。」
2.隔年的草。《楚辞。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汉。王逸。注:「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
《漢語大詞典》:宿鹭(宿鷺)
栖息的鹭。 唐 郑谷 《江际》诗:“万顷白波迷宿鷺,一林黄叶送残蝉。”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诗:“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叶中。” 明 高启 《新荷》诗:“叶低浮水上,茎弱裊风前,乍覆游鱼戏,难藏宿鷺眠。”
分類:栖息
《國語辭典》:留宿  拼音:liú sù
1.留人住宿。《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閒语。」
2.停留下来住宿于此。《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
《漢語大詞典》:宿火
隔夜未熄的火;预先留下的火种。百喻经·水火喻:“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於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復热。火及冷水二事俱失。” 唐 郑綮 《老僧》诗:“日照四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黏柱础,宿火陷炉灰。”《歧路灯》第五二回:“﹝ 谭绍闻 ﹞一直起来,剔了灯内灯草,拨开炉中宿火,坐在一条凳上,寻思梦中情景。”
《國語辭典》:老宿  拼音:lǎo sù
高僧或年老的学者。《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于时曹爽辅政,以范乡里老宿,于九卿中特敬之,然不甚亲也。」宋。苏轼 赠惠山僧惠表诗:「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國語辭典》:尊宿  拼音:zūn sù
1.对德尊年长者的敬称。宋。苏轼〈与杨君素书〉二首之二:「某去乡二十一年,里中尊宿零落殆尽。」
2.佛教用语。指年高德劭的高僧。唐。贾岛 送灵应上人诗:「遍参尊宿游方久,名岳奇峰问此公。」宋。苏轼〈书黁公诗后〉诗:「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國語辭典》:同宿  拼音:tóng sù
共同休憩住宿。唐。白居易 司马厅独宿诗:「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赞叹再三,少年极意谦谨,晚上又同宿了。」
《國語辭典》:露宿  拼音:lù sù
在室外过夜或露天睡觉。《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于是太子乃还走,避舍露宿三日,北面再拜请死罪。」《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王涣》:「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國語辭典》:宿留  拼音:sù liú
1.停留。《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閒使求仙人以千数。」
2.存留、保留。《汉书。卷七五。李寻传》:「唯弃须臾之间,宿留瞽言,考之文理。」
3.容忍。《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卿不师日磾,而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
《國語辭典》:宿弊  拼音:sù bì
积久的弊端。《新唐书。卷九一。温大雅传》:「璋素彊干,锄宿弊,豪右慑服。」
分類:积久弊政
《國語辭典》:耆宿  拼音:qí sù
年高而素有德望的人。《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其中耆宿,皆称中大夫。」《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来敏传》:「时孟光亦以枢机不慎,议论干时,然犹愈于敏,俱以其耆宿学士见礼于世。」
《國語辭典》:宿儒  拼音:sù rú
老成博学之士。《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也作「夙儒」。
《國語辭典》:栖宿(棲宿)  拼音:qī sù
停留、居住。南朝梁。王僧孺〈春怨〉诗:「万里断音书,十载异栖宿。」《聊斋志异。卷一二。二班》:「先生,余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