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嗒尔(嗒爾)
犹嗒然。形容物我两忘。 宋 苏舜钦 《春睡》诗:“嗒尔暂能离世网,陶然直欲见天机。” 清 黄景仁 《山寺》诗:“嗒尔忘言説,鐘声满翠微。”参见“ 嗒然 ”。
《國語辭典》:嗒然  拼音:tà rán
失意、沮丧的样子。如:「他对人生已嗒然绝望。」也作「嗒丧」、「嗒焉」。
《國語辭典》:扑落(撲落)  拼音:pū luò
跌落、掉落。南唐。成彦雄 寒夜吟:「猧儿睡魇唤不醒,满窗扑落银蟾影。」
《國語辭典》:呕吐(嘔吐)  拼音:ǒu tù
胃壁收缩异常,食物逆出口外,称为「呕吐」。多由胃病、中毒或精神作用而起。
《漢語大詞典》:飘轻(飄輕)
(1).飘摇清轻之气。 汉 张衡 《思玄赋》:“何道真之淳粹兮,去秽累而飘轻。”飘,一本作“ 票 ”,又本作“彯”。
(2).形容物体很轻。 郭小川 《丰收歌》:“云霞真像飘轻飘轻的红毡。”
分類:飘摇容物
《漢語大詞典》:然桂
谓以桂作薪。亦形容物价昂贵。语本战国策·楚策三:“ 楚国 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 唐 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唐 羊士谔 《永宁小园即事》诗:“萧条梧竹下,秋物映园庐。宿雨方然桂,朝飢更摘蔬。”
《漢語大詞典》:钩钩(鉤鉤)
(1).形容鼾声。《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那 李克用 正在醉中,鼻鼾鉤鉤地价睡。”
(2).形容物体的弯曲。 清 吴伟业 《题画诗·石榴》:“碧云剪剪月鉤鉤,狼藉珊瑚露未收。”
《國語辭典》:袖珍  拼音:xiù zhēn
形容小型的或小巧的。如袖珍字典、袖珍收音机。
《國語辭典》:笼统(籠統)  拼音:lóng tǒng
概括不加分析。有含混、不明确的意思。《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姬公看了,莫测高深,只笼统赞了声『好』。」也作「拢统」。
《國語辭典》:轧然(軋然)  拼音:gá rán
拟声词。形容门窗开合的声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正要举步归寓,忽听得墙边小门,呀的一响,轧然开了,一个女子闪将出来。」
《漢語大詞典》:扑碌(撲碌)
象声词。形容物体落地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酒醉手软,持不甚牢,盃纔举起,不想袖在筯上一兜,扑碌的连盃打翻。”《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忽闻扑碌的一声,堕下一隻鸟来,不歪不斜,正落在 杨寳 面前。”
《國語辭典》:尖锐(尖銳)  拼音:jiān ruì
1.尖而锐利。如:「歹徒行抢,手挥尖锐的扁钻,无人敢贸然靠近。」《广弘明集。卷二二。南朝陈。朱世卿。性法自然论》:「锥刀推其尖锐,溪壑讶其难满。」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尝见其庙像甚勇,手持一屠刀尖锐,按膝而坐。」
2.形容声音尖细刺耳。如:「隔壁传来一个尖锐的叫声,令人胆战心惊。」
3.形容说话真实直率不留情。如:「这篇评论用语虽然尖锐,衡情论理却十分中肯。」
4.紧张、激烈。如:「这部小说总喜欢把主角置于尖锐的冲突之中,以塑造他的豪迈性格。」
《國語辭典》:扑簌簌(撲簌簌)  拼音:pū sù sù
1.拟声词。形容风声,或不停的颤抖、滚动的声音。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起几个骨碌碌的轰雷,更一阵扑簌簌的怪风。」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滴溜溜拥身飞过,赤力力镇动花梢,扑簌簌惊起栖鸦,悄蹙蹙的潜踪蹑足。」也作「扑鲁鲁」、「扑碌碌」、「扑速速」、「普碌碌」、「普速速」。
2.形容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大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多的样子。《董西厢》卷六:「这对眼儿,泪珠儿滴了万颗;止约不定,恰才淹了,扑簌簌的又还偷落,胜秋雨点儿多。」《红楼梦》第一一一回:「扶了莺儿走到灵前,一面奠酒,那眼泪早扑簌簌流下来了。」也作「噗噜噜」、「噗碌碌」。
《国语辞典》:白磁  拼音:bái cí
1.形容物体洁白的样子。如:「她有一口白磁般的牙齿。」
2.一种白玉米。
《漢語大詞典》:焚烁(焚爍)
形容物体被烧得发出火光。《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至乃焚烁流漂,弃之水滨,惧非先王之正典,或 甫侯 之所戒也。”按,此指焚尸。
《漢語大詞典》:棱撑(稜撑)
形容物体棱角状地竖立。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老虎到吓了一跳,连忙转身,几跳跳过前面一座山头,跌在一个涧沟里。那涧极深,被那稜撑像刀剑的冰凌横拦着,竟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