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沛中歌
刘邦 平定 黥布 还都,经过家乡 沛 ,召集乡亲饮酒。酒酣, 刘邦 亲自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童一百二十人和习之。史称《大风歌》。因作于 沛 ,故又称《沛中歌》。 陈岩肖 庚溪诗话引 宋孝宗 《春晴有感》诗:“神州应未远,当继《沛中歌》。”参阅史记·高祖本纪
《漢語大詞典》:乡调(鄉調)
指家乡话的语调。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现在在码头上,公共机关中,大学校里,确已有着一种好像普通话模样的东西。大家说话,既非‘国语’,又不是京话,各各带着乡音乡调,却又不是方言。”
分類:家乡语调
《漢語大詞典》:负乡(負鄉)
背离家乡。 南朝 梁 沈约 《齐明帝谥议》:“ 放勛 之慕不追,负乡之思空远。”
《漢語大詞典》:丘窟
传说狐死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丘窟”指家乡。窟,指狐穴。 晋 郭璞 《平刑疏》:“退未絶其丘窟之顾,进无以塞其逋逃之门。” 南朝 宋 谢灵运 《辞禄赋》:“解龟纽於城邑,反褐衣於丘窟,判人事於一朝,与世物乎长絶。”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伊前世之贵仕,罕紆情於丘窟。”
分類:家乡
《漢語大詞典》:坟井(墳井)
谓家乡,故土。 唐 沈亚之 《省试策三道·第三问》:“失其产者,吏督其不奉而赋岁以重,是以割姻爱弃坟井,亡之他郡而不顾,亡者之赋又均焉。”
分類:家乡故土
《漢語大詞典》:乡基(鄉基)
家乡或成就大业的初始之地。宋书·王景文传:“ 景文 屡辞内授,上手詔譬之曰:‘……司徒以宰相不应带神州,远遵先旨, 京口 乡基义重,密邇畿内,又不得不用驃骑。’”按, 南朝 宋 开国君主 刘裕 幼时即迁居 京口 (今 江苏 镇江 ),并由 京口 起事而成帝业,故云。
《國語辭典》:乡面(鄉面)  拼音:xiāng miàn
家乡、乡里。《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韩元帅部下将士,都是北人;你也是北人,言语相合,岂无乡面之情?」
《漢語大詞典》:阎亲(閻親)
家乡的亲戚。 宋 范仲淹 《与仲仪待制书》:“昨日邸报,有人奉攻阎亲,不言再有责降,不知何人之为也。”
分類:家乡亲戚
《漢語大詞典》:陆机莼(陸機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 诣 王武子 , 武子 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 陆 曰:‘卿 江 东何以敌此?’ 陆 云:‘有千里蓴羹,但未下盐豉耳。’”后因以“陆机蓴”借指家乡特产。 唐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诗:“ 越 桂留烹 张翰 鱠, 蜀 薑供煮 陆机 蓴。”
分類:家乡特产
《漢語大詞典》:违乡负俗(違鄉負俗)
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昔 苏季 、 张仪 违乡负俗,尚復招三方以事 赵 ,请六国以尊 秦 。”
《漢語大詞典》:思妇病母(思婦病母)
谓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喻作伪。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思 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苛吏传》:“﹝ 王思 ﹞为大司农,年老目瞑,瞋怒无度……时有吏父病篤,近在外舍,自白求假。 思 疑其不实,发怒曰:‘世有思妇病母者,岂此谓乎!’遂不与假。”
《国语辞典》:面见江东(面见江东)  拼音:miàn jiàn jiāng dōng
面对家乡的父老兄弟们。《幼学琼林。卷一。武职类》:「羞与哙等伍,韩信降作淮阴;无面见江东,项羽羞归故里。」
《国语辞典》:他乡外县(他乡外县)  拼音:tā xiāng wài xiàn
离家乡较远的外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依妾愚见,莫若趁著人未及知觉,先自双双逃去,在他乡外县居住了。」
《国语辞典》:弃官归乡(弃官归乡)  拼音:qì guān guī xiāng
抛弃官职,返回家乡。《三国演义》第一○回:「曾拜黄门侍郎,后弃官归乡,今与其叔同投曹操。」
《国语辞典》:告老还乡(告老还乡)  拼音:gào lǎo huán xiāng
年老辞职,回到家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