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袭(三襲)
(1).指三者相合。《国语·周语下》:“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 驩 之孙,实有 晋国 。’其卦曰:‘必三取君於 周 。’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 韦昭 注:“袭,合也。三合:德、梦、卦也。”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孤嶝横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 唐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下輦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王宫有三袭门,皆饰异宝。中门中有金巨称一,作金人立,其端属十二丸,率时改一丸落。”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孤嶝横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 唐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下輦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王宫有三袭门,皆饰异宝。中门中有金巨称一,作金人立,其端属十二丸,率时改一丸落。”
《漢語大詞典》:上清宫
(1).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在 江西 贵溪县 上清镇 。 唐 代名 真仙观 , 宋 大中祥符 时改 上清观 , 政和 中改 上清正一宫 , 元 改 正一 万寿宫 , 清 改称 大上清宫 ,简称 上清宫 。“上清”为道家所称的神仙居处,故其他道观亦多用“上清”命名者。《水浒传》第七二回:“ 李师师 道:‘其实不敢相留。来日驾幸 上清宫 ,必然不来。却请诸位到此,少叙三杯。’”
(2). 五代 前蜀 宫观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五年,起 上清宫 ,塑 王子晋 像,尊以为 圣祖至道 玉宸皇帝 ,又塑 建 及 衍 像,侍立於其左右。”
(2). 五代 前蜀 宫观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五年,起 上清宫 ,塑 王子晋 像,尊以为 圣祖至道 玉宸皇帝 ,又塑 建 及 衍 像,侍立於其左右。”
《漢語大詞典》:蟺蜎蠖濩
谓宫殿中刻镂之状。《文选·扬雄〈甘泉赋〉》:“盖天子穆然,珍臺閒馆,琁题玉英,蟺蜎蠖濩之中。” 李善 本作“蜵蜎蠖濩”,注引 张晏 曰:“蜵蜎蠖濩,刻鏤之形也。”一说宫殿深邃貌。 张铣 注:“蟺蜎蠖濩,宫观深邃之貌。”
《漢語大詞典》:平乐观(平樂觀)
(1). 汉 代宫观名。亦作“ 平乐馆 ”、“ 平乐苑 ”。 汉高祖 时始建, 武帝 增修,在 长安 上林苑 。《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於 上林 平乐观 。”《文选·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张甲乙而袭翠被。” 薛综 注:“ 平乐馆 ,大作乐处也。”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 ,泛鷁 昆明池 。”
(2). 汉 代宫观名。 东汉 都 洛阳 , 明帝 取 长安 飞帘、铜马移 洛阳 西门外,置 平乐观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洛阳 故城西。《文选·张衡〈东京赋〉》:“其西则有 平乐 都场,示远之观。” 薛综 注:“ 平乐 ,观名。”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进 以为然,乃言於上,大发兵讲武於 平乐观 。”
(2). 汉 代宫观名。 东汉 都 洛阳 , 明帝 取 长安 飞帘、铜马移 洛阳 西门外,置 平乐观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洛阳 故城西。《文选·张衡〈东京赋〉》:“其西则有 平乐 都场,示远之观。” 薛综 注:“ 平乐 ,观名。”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进 以为然,乃言於上,大发兵讲武於 平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