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宣畅(宣暢)
(1).宣扬;传布。《诗·大雅·崧高》“四方于宣” 汉 郑玄 笺:“四方恩泽不至,则往宣畅之。”《后汉书·顺帝纪》:“夷狄叛逆,赋役重数,内外怨旷,惟咎叹息。其遣光禄大夫案行,宣畅恩泽,惠此下民,勿为烦扰。”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於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復於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復可覩。”
(2).舒散;抒发。 唐 陆贽 《奉天论赦书事条状》:“宣畅鬱堙,不可不洞开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痕。”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圣人知声音之道,足以感人也,拊石截竹,八音克谐,定其律吕,授以节奏,调摄志气,宣畅性情,使闻其声者,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3).流畅。《云笈七籤》卷三十:“﹝鼻﹞两孔之下源是死气之门,元生君严固守之,使精神宣畅于百节,血液盈满于千关。” 明 李贽 《读律肤说》:“故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
(2).舒散;抒发。 唐 陆贽 《奉天论赦书事条状》:“宣畅鬱堙,不可不洞开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痕。”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圣人知声音之道,足以感人也,拊石截竹,八音克谐,定其律吕,授以节奏,调摄志气,宣畅性情,使闻其声者,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3).流畅。《云笈七籤》卷三十:“﹝鼻﹞两孔之下源是死气之门,元生君严固守之,使精神宣畅于百节,血液盈满于千关。” 明 李贽 《读律肤说》:“故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
《漢語大詞典》:宣劝(宣勸)
(1).敦促劝勉。《宋书·孝武帝纪》:“百姓乏粮种,随宜贷给。吏宣劝有章者,详加褒进。”
(2).指皇帝赐酒劝饮。 宋 苏轼 《次韵王仲至喜雪御宴》:“偶还仗内身如寄,尚忆 江 南酒可赊。宣劝不多心自醉,强扶衰白拜君嘉。” 宋 范成大 《寓直玉堂拜赐御酒》诗:“惭愧君恩来甲夜,殿头宣劝紫金杯。”《宋史·礼志十五》:“若宣劝,即立席后,躬,饮讫,讚再拜。”
(2).指皇帝赐酒劝饮。 宋 苏轼 《次韵王仲至喜雪御宴》:“偶还仗内身如寄,尚忆 江 南酒可赊。宣劝不多心自醉,强扶衰白拜君嘉。” 宋 范成大 《寓直玉堂拜赐御酒》诗:“惭愧君恩来甲夜,殿头宣劝紫金杯。”《宋史·礼志十五》:“若宣劝,即立席后,躬,饮讫,讚再拜。”
《韵府拾遗 先韵》:克宣
齐书武帝纪千畛咸事六仞可期教义克宣诚感兼畅
《骈字类编》:备宣(备宣)
江淹为萧太尉上便宜表圣诰遗风具腾丹册贤言流沫备宣青史
《漢語大詞典》:宣防
见“ 宣房 ”。
《漢語大詞典》:宣房
亦作“ 宣防 ”。
(1).宫名。 西汉 元光 中, 黄河 决口于 瓠子 ,二十余年不能堵塞, 汉武帝 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 宣房宫 。见《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 河南 濮阳县 境。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洪水滔天,而有 禹 之绩, 河 水泛滥,而有 宣房 之功。”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 宣房 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2).借指该处之 黄河 水。 明 吴宽 《赠河南巡抚杨贯之》诗:“宪府乍临新邑 洛 , 宣房 已復旧河流。” 清 顾炎武 《登岱》诗:“庶几大道还,民质如初元。上采黄金成,下塞 宣房 湍。”
(3).泛指防河治水。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则当相度宣防,资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见神明通久之用焉。”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两广总督谥敏肃涿州卢公神道碑铭》:“起家文辞,观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试旃,以知宣房。”
(1).宫名。 西汉 元光 中, 黄河 决口于 瓠子 ,二十余年不能堵塞, 汉武帝 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 宣房宫 。见《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 河南 濮阳县 境。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洪水滔天,而有 禹 之绩, 河 水泛滥,而有 宣房 之功。”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 宣房 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2).借指该处之 黄河 水。 明 吴宽 《赠河南巡抚杨贯之》诗:“宪府乍临新邑 洛 , 宣房 已復旧河流。” 清 顾炎武 《登岱》诗:“庶几大道还,民质如初元。上采黄金成,下塞 宣房 湍。”
(3).泛指防河治水。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则当相度宣防,资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见神明通久之用焉。”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两广总督谥敏肃涿州卢公神道碑铭》:“起家文辞,观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试旃,以知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