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红芙蓉(紅芙蓉)
本指 唐敬宗 所宠爱之舞妓。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宝历 二年, 淛东国 贡舞女二人,一曰 飞鸞 ,二曰 轻凤 。每歌罢,上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中,盖恐风日所侵故也。由是宫中语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后亦用作歌舞女伎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内幸
皇帝宠爱的姬妾。后汉书·皇后传下·桓帝邓皇后:“帝多内幸,博採宫女至五、六千人。”
《國語辭典》:宠嬖(寵嬖)  拼音:chǒng bì
1.宠爱。晋。王嘉《拾遗记》卷九:「共宫人宠嬖者,解媟服宴戏,弥于日夜。」
2.恩倖嬖昵的人。《东观汉记。卷二○。杨震传》:「吾蒙恩居上司,奸臣狡猾而不能诛,宠嬖倾乱而不能禁。」
《漢語大詞典》:负宠(負寵)
依仗宠爱。后汉书·陈忠传:“而 伯荣 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謁。” 清 朱梅崖 《答邓副使悔庵书》:“遂復负宠恃知,屡蹈狂悖,赖执事怜念,不督过之。”
分類:依仗宠爱
《漢語大詞典》:偏宠(偏寵)
特别宠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分類:特别宠爱
《國語辭典》:宠信(寵信)  拼音:chǒng xìn
宠爱信任。《金史。卷一三一。宦者传。梁珫传》:「珫性便佞,善迎合,特见宠信。」《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天宝末年安禄山豪横,远近忧之,玄宗不悟,宠信反深。」
《漢語大詞典》:外宠(外寵)
(1).指宠臣。左传·闵公二年:“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内宠之妾,肆夺於市;外宠之臣,僭令於鄙。”
(2).娈童;男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板桥 多外宠,尝言欲改律文笞臀为笞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青县 有人陷大辟,县令好外宠。其子年十四五,颇秀丽。乘其赴省宿馆舍;邀之於途,託言牒诉而自献焉。狱竟解。实为孌童,人不以孌童贱之,原其心也。”
(3).指丈夫在婚外所宠爱而与之同居的女子。 茅盾 《虹》八:“ 梅女士 不满意现在这寓处,因为是 惠省长 介绍来住的,说不定这里的上下人等都把她看成省长的外宠罢。”
《漢語大詞典》:幸姬
得到帝王宠爱的姬妾。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使人抵 昭王 幸姬求解。”
《漢語大詞典》:嬖孽
(1).受君主宠爱的小人。指庶妾、宦官等。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省闥清浄,嬖孽不生,兹谓政平。”
(2).谓宠爱庶子。《晋书·周札传》:“昔 宋文 失礼, 华乐 荷不臣之罚; 齐灵 嬖孽, 高厚 有从昏之戮。”
《漢語大詞典》:幸待
宠爱优遇。后汉书·北海靖王刘兴传:“ 睦 少好学,博通书传, 光武 爱之,数被延纳。 显宗 之在东宫,尤见幸待,入侍讽诵,出则执轡。”
分類:宠爱优遇
《漢語大詞典》:珍宠(珍寵)
珍惜宠爱。 宋 王安中 《临江仙·和梁才甫茶词》:“香甘先玉食,珍宠在枫宸。”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溺妾入梦:“ 秋厓 有妾,少而艾,甚见珍宠。”
分類:珍惜宠爱
《國語辭典》:嬖女  拼音:bì nǚ
出身卑微而受宠爱的女子。《战国策。楚策四》:「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南史。卷七○。循吏传。序》:「嬖女幸臣,赐倾府藏,竭四海不供其欲,殚人命未快其心。」
《漢語大詞典》:幸私
古谓帝王对人宠爱。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今虚伪小人,本非骨肉,既无幸私之恩,又无禄仕之实,惻隐思慕,情何缘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於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分類:帝王宠爱
《漢語大詞典》:常宠(常寵)
一般的宠爱。《后汉书·襄楷传》:“今黄门常侍,天刑之人,陛下爱待,兼倍常宠,係嗣未兆,岂不为此?”
分類:宠爱
《漢語大詞典》:宠昵(寵暱)
见“ 宠暱 ”。
亦作“ 宠昵 ”。 宠爱亲近。宋书·明帝纪:“鴟梟小竖,莫不宠暱;朝廷忠诚,必也戮挫。”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太子治宫室,妨农功……又宠昵宦官,常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