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宝山(寶山)  拼音:bǎo shān
1.尊称他人的土地或庄院。《西游记》第三六回:「三藏称谢道:『老院主,打搅宝山了。』」
2.累积珍宝的山。《心地观经。卷六。离世间品。第六》:「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后泛指藏有珍宝的地方。如:「进他的书房,如入宝山,岂有空手而回的道理!」
3.县名。位于江苏省上海之北。
《漢語大詞典》:八宝山(八寶山)
在 北京市 复兴门 外,解放后以建有 八宝山 公墓而著名。公墓分民用及革命公墓两部分。我国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 瞿秋白 、 任弼时 、 朱德 、 彭德怀 等的灵柩或骨灰都安放于此。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 八宝山 啊!决不该是总理的休息之地!”
《国语辞典》:如入宝山空手回(如入宝山空手回)  拼音:rú rù bǎo shān kōng shǒu huí
比喻毫无收穫、无功而返。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放著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國語辭典》:宝山空回(寶山空回)  拼音:bǎo shān kōng huí
进入充满珍宝的山却空手而回。比喻机会虽好,却毫无收穫。如:「读书须有要领,否则宝山空回,也只是枉然罢了。」也作「空入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