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型 → 坓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吹风(吹風)  拼音:chuī fēng
1.身体被风吹到。如:「在风口吹风,小心著凉了!」
2.用吹风机烘乾头发。如:「理发师正忙著帮客人吹风。」
3.透露或传递消息。《邻女语》第八回:「沈道台又到街头巷尾,找寻都统的书役,一路吹风送信,要他们回来当差。」
《國語辭典》:俗语(俗語)  拼音:sú yǔ
通俗流行的话语。《红楼梦》第五七回:「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原来劳航芥自到了香港,在港督那里挂了号,管理诉讼等事,俗语就叫作律师。」
《國語辭典》:成语(成語)  拼音:chéng yǔ
汉语中有典源,具多层表义功能的固定语。可作为句子的成分,形式不一,以四言为主。一般都有引申的比喻义,而非单纯使用字面上的意思。如「矛盾」、「绵里针」、「势如破竹」、「筚路蓝缕」等。
《漢語大詞典》:民语(民語)
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一般言简意赅,多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荀子·大略:“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絶矣,絶故旧矣,与义分背矣。” 汉 贾谊 《新书·保傅》:“瞽史诵诗,工诵箴諫,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 明 杨慎 《风雅逸篇序》:“録古谚、古语、古言、鄙谚、鄙语、野语,俗语、故语、民语、不恭之语百五十条为第八卷。”
《漢語大詞典》:发鬈(髮鬈)
经过加工定型的鬈发。 李国文 《月食》:“她抬起胳膊,用手拢拢那样式做得相当考究的发鬈。”
分類:加工定型
《國語辭典》:熟语(熟語)  拼音:shú yǔ
语言中已定型的固定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是在人们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漢語大詞典》:五言绝句(五言絶句)
诗体之一。始于 南朝 齐 梁 ,至 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五言絶句难於七言絶句。”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绝句》:“ 杨伯谦 云:‘五言絶句, 盛唐 初变 六朝 子夜体。’”亦省称“ 五言絶 ”、“ 五絶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五言絶,调易古;七言絶,调易卑。”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五言絶发源《子夜歌》,别无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五絶只二十字,最为难工。”
分類:诗体定型
《国语辞典》:暂染发慕丝(暂染发慕丝)  拼音:zhàn rǎn fǎ mù sī
一种可以随时染发,随时洗净的定型液。慕丝为英语mousse的音译。是针对发色彩妆所开发的产品。主要的特点在于可提供长效染发前的尝试与选择。
《国语辞典》:釉烧(釉烧)  拼音:yòu shāo
陶瓷坯体经素烧定型后,进行施釉,再作第二次更高温的烧制。
《国语辞典》:定装(定装)  拼音:dìng zhuāng
戏剧演出前,演员造型设计的定型。
《国语辞典》:有模子  拼音:yǒu mú zi
有定型、有规格。指物品有一定的价钱。《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那布是有模子的营生,只是那板有什么定价?」
《國語辭典》:定型  拼音:dìng xíng
人、事、物的外观、特点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如:「演艺人员必须勇于尝试各种角色,否则一旦被定型,便不易突破。」
《漢語大詞典》:程式动作(程式動作)
戏剧术语。指经过艺术夸张、提炼加工而定型的规范化、格式化的表演动作。如 中国 传统戏曲中人物出场时整冠理髯,哀痛时扬袖,以及大将出征前“起霸”,策马奔驰时“趟马”等。《人民日报》1981.4.25:“优秀的演员……用特有的程式动作来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
《漢語大詞典》:程序动作
(1).同“程式动作”,戏剧术语。指经过艺术夸张、提炼加工而定型的规范化、格式化的表演动作。
(2).指依据一定标准、规范进行的动作或操作。
《國語辭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拼音: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
(谚语)巧媳妇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即使非常灵巧的人,做事缺乏必要条件,也难以完成。如:「不是我不愿意表现厨艺,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作「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