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定水
佛教语。澄静之水。喻禅定之心。 南朝 梁元帝 《法宝联璧序》:“熏戒香,沐定水。” 北周 庾信 《陕西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春园柳路,变入禪林;蚕月桑津,迴成定水。” 唐 高宗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诗:“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暉。” 明 屠隆 《昙花记·尼僧说法》:“定从戒得,外邪不染,内境自寧;慧从定生,定水不波,心珠自现。”
《漢語大詞典》:价例(價例)
指依法所定之价。 宋 李纲 《乞本司自备钱本煎盐奏状》:“每斤价例日渐增长,厚例悉归商贾,民间日食贵盐。”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 庐陵 米,还知价例,毫髮更无差。”
分類:依法定之
《漢語大詞典》:大封
(1).古军礼之一。指诸侯疆界有侵越,则以兵征定之。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封之礼合众也。” 郑玄 注:“正封疆沟涂之固,所以合聚其民。” 贾公彦 疏:“知大封为正封疆者,谓若诸侯相侵境界,民则随地迁移者,其民庶不得合聚,今以兵而正之,则其民合聚,故云大封之礼合众也。”
(2).指封赐众多的土地、田宅。左传·昭公三十年:“二公子奔 楚 。 楚子 大封,而定其徙。” 杜预 注:“大封,与土田,定其所徙之居。”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帝以 彊 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 鲁郡 ,合二十九县。”
(3). 黄帝 时人名。管子·五行:“昔者 黄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封 而辩於西方。”
《國語辭典》:定性  拼音:dìng xìng
1.固定心性、个性。如:「做事要有定性,不要见异思迁,才会有成就。」
2.稳定心神。《西游记》第二九回:「国王定性多时,便问:『猪长老、沙长老,是那一位善于降妖?』」
3.测定物质包含的成分和性质。
《漢語大詞典》:师子吼(師子吼)
(1).狮子吼。佛教语。谓佛祖在大众中讲决定之说而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窃以释门 义林法师 明大小乘,通内外学,灵山岭岫,苦海津梁,於大众中能师子吼。” 宋 黄庭坚 《赠王环中》:“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师子吼。”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六:“ 龙树 马鸣 齐现身,我闻大地师子吼。”
(2). 宋 陈慥 自称 龙丘先生 ,好宾客,然其妻 柳氏 极凶妒, 苏东坡 因有诗云:“ 龙丘居士 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 河东 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事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即以“师子吼”比喻悍妇的怒骂声。参见“ 河东狮吼 ”。
《國語辭典》:河东狮吼(河東獅吼)  拼音:hé dōng shī hǒu
本为宋代陈慥之妻柳氏凶悍善妒,常使其夫惧怕的故事。用以讥嘲妻子凶悍,使丈夫畏惧。语本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后用以比喻太太凶悍发威。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七出:「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爹行千休万休,休将那皮鞭紧抽。」
《漢語大詞典》:水观(水觀)
近水的楼观。 南朝 梁简文帝 《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水观凌却敌,槐影带重楼。”
佛教一种入定之术,指坐禅时观遍一切处水而得正定。《楞严经》卷五:“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其身。” 宋 文珦 《物外》诗:“望岳山心静,临池水观成。” 清 曹寅 《夜雨宿玉山寺》诗:“道人身齅香烟坐,童子能通水观心。”
《國語辭典》:例外  拼音:lì wài
在一般的原则、规律之外。如:「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不应有例外。」
《國語辭典》:约言(約言)  拼音:yuē yán
大陆地区指约定的话。如:「你必须遵守自己的约言,确实去做。」
《漢語大詞典》:非刑
(1).不合刑律。左传·襄公六年:“同罪异罚,非刑也。”
(2).在法律规定之外施行的残酷的肉体刑罚。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我实不曾为盗,你们非刑吊拷,务要我招认。”《醉醒石》第八回:“ 王抚 便将他非刑逼拷,打死平民,纳贿诈财。”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十五章:“在 渣滓洞 对 江姐 进行非刑拷打,很显然,这是敌人疯狂的报复!”
《漢語大詞典》:陵节(陵節)
超越制度规定之范围。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遽不陵节,吉事虽止不怠。” 孔颖达 疏:“丧事虽须促遽,亦当有常,不得陵越丧礼之节。”隋书·经籍志一:“古之君子,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学不踰等,教不陵节。”
《漢語大詞典》:禅道(禪道)
僧侣所修之道。亦特指禅定之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漢語大詞典》:定门(定門)
佛教语。定慧二门之一。指禅定之法门。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掌定门之秘钥,佩如来之密印。”
《國語辭典》:局方  拼音:jú fāng
旧称官定的药方,始于宋太医局所定。
《国语辞典》:物权(物权)  拼音:wù quán
指直接管领特定物的财产权。如《民法物权编》规定之所有权、地上权、不动产役权、抵押权、质权等均属物权。
《漢語大詞典》:现量(現量)
古 印度 因明学和佛教用语。量为度量决定之意,现量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反映。犹直觉。 明 袁中道 《心律》:“参禪有从现量入者,有从此量入者。从现量入者,其力强,故一得而不失。”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禪家所谓现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