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0,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白衣
侍中
在朝
起家
为臣
去就
居官
薄宦
三事
家居
官人
升降
仙客
爵禄
不事
《國語辭典》:白衣  拼音:bái yī
1.白色的衣服。《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2.古时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太史公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仆穿著白衣,故称僮仆为「白衣人」。《汉书。卷七二。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唐。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4.佛教称呼在家的世俗之人为「白衣」。《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虽为白衣,奉持沙门。」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國語辭典》:侍中  拼音:shì zhōng
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也称为「纳言」。
《國語辭典》:在朝  拼音:zài cháo
在朝廷当官、担任职务。《文选。羊祜。让开府表》:「今光禄大夫李喜秉节高亮,正身在朝。」《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共十六个才子,是有贤德名望的人,分布在朝,任了官职。」
《國語辭典》:起家  拼音:qǐ jiā
1.起之于家而任官职。古代指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建元中,上招贤良,公卿言邓公,时邓公免,起家为九卿。」《晋书。卷四二。王浑传》:「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
2.兴家立业。如:「白手起家」、「起家不易,守成更难。」
《漢語大詞典》:为臣(爲臣)
指臣位,官职。孟子·公孙丑下:“ 蚔鼃 諫於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赵岐 注:“三諫不用,致仕而去。”
分類:为臣官职
《國語辭典》:去就  拼音:qù jiù
1.取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2.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
3.体统、礼数。宋。洪迈《夷坚乙志。卷四。赵士藻》:「汝曹为士大夫,当知去就。」
4.行为举动。《三国志。卷十六。魏书。杜畿传》:「且观畿去就,于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馀人。」
《國語辭典》:居官  拼音:jū guān
当官、任官。《国语。鲁语上》:「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
《國語辭典》:薄宦  拼音:bó huàn
担任卑微不显达的官职。也指卑微不显达的官职。有时也用为谦辞。《南史。卷七五。隐逸列传上。陶潜》:「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唐。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
《國語辭典》:三事  拼音:sān shì
1.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诗经。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唐。孔颖达。正义:「三事大夫唯三公耳。」
2.三件事情:(1)春、夏、秋三季农事。《诗经。大雅。常武》:「不留不处,三事就绪。」唐。孔颖达。正义:「故知三事谓三农之事。」(2)正德、利用、厚生。《书经。大禹谟》唐。孔颖达。正义:「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唐。韩愈 请上尊号表:「由是五谷岁登,百瑞时见,六府三事,惟序惟歌。」(3)事父、事师、事君。见《国语。晋语一》。(4)天、地、人之事。《国语。楚语下》:「王曰:『三事者何也?』对曰:『天事武,地事文,民事忠信。』」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称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國語辭典》:家居  拼音:jiā jū
在家閒居。《韩非子。十过》:「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政安迁之?」《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盎时家居,诏召入见。」
《國語辭典》:官人  拼音:guān rén
1.授予官职。《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2.有官位的人。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
3.官署的差役。《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朱全忠接盏饮罢,却回献那几个官人酒。」
4.对男子的敬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乾净店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适才这个官人,生得如何?」也作「官儿」。
5.妻子称呼丈夫,或对妇女称呼其夫。《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官人直恁负恩!甫能得官,便娶了二夫人。」也作「官儿」。
6.奴仆称自己的主人。《水浒传》第七回:「只见女使锦儿叫道:『官人,寻得我苦!却在这里!』」
《國語辭典》:升降  拼音:shēng jiàng
1.上升与下降。《礼记。曲礼上》:「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文选。左思。魏都赋》:「习步顿以升降,御春服而逍遥。」
2.盛衰。《书经。毕命》:「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3.增减。《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然是时天下户未尝升降。」
《國語辭典》:仙客  拼音:xiān kè
仙人,敬称修道或隐居的人。唐。玄宗送胡真师还西山诗:「仙客厌人间,孤云比性閒。」唐。崔峒 送侯山人赴会稽诗:「仙客辞萝月,东来就一官。」
《國語辭典》:爵禄(爵祿)  拼音:jué lù
爵位与俸禄。《周礼。夏官。司士》:「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退其爵禄。」《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徐州之祸,乃陈圭父子所招,媚朝廷以求爵禄,今日移祸于将军。」
《國語辭典》:不事  拼音:bù shì
1.不从事。如:「不事生产」。
2.不侍奉。《孟子。公孙丑上》:「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晋。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