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辱台(辱臺)
唐 代官场旧例:御史大夫往往拜相,如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内而改由他人拜相,则视为御史台之耻,谓之“辱臺”。新唐书·李景让传:“﹝ 景让 ﹞为大夫三月, 蒋伸 辅政, 景让 名素出 伸 右,而 宣宗 择宰相,尽书羣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祷 宪宗 神御前射取之,而 景让 名不得。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谓之‘辱臺’。 景让 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 西川 节度使。”
《國語辭典》:公生明  拼音:gōng shēng míng
公正能明察事理。语出《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闇、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后来旧衙署堂前常刻立「公生明」一石,以警戒官吏。
《國語辭典》:书帕(書帕)  拼音:shū pà
书籍与手帕。明朝官场中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后来改用金银珠宝,仍称为「书帕」。《明史。卷二五八。毛羽健传》:「臣两月来,辞却书帕五百金,臣寡交犹然,馀可推矣。」《金瓶梅》第三六回:「今日有东昌府下文书快手往京里,顺便稍了一封书帕来。」
《國語辭典》:题补(題補)  拼音:tí bǔ
明、清时,官缺递补办法。有空缺时,上官在应补此缺或应升此缺之人员内,拣选奏请补用。《儒林外史》第四○回:「萧采办理城工一案,无例题补;应请仍于本千总班次,论俸推升守备。」
《国语辞典》:政海  拼音:zhèng hǎi
官场、政坛。如:「政海浮沉」。
分类:官场
《漢語大詞典》:鬼参(鬼參)
旧时官场中官吏参拜初就职御史,不通报,拜毕默默而退,谓之鬼参。类说卷五四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御史台故事》:“御史故事,凡吏人参謁,亦无通赞,忽於堦下齐拜,默默而退,谓之鬼参。”
《國語辭典》:官腔  拼音:guān qiāng
旧时官场中的门面话。现多指公职人员利用规章、手续训斥人或互相推诿责任的话。如:「这几个部门互打官腔,谁也不愿出面解决问题。」
《國語辭典》:侍生  拼音:shì shēng
1.明、清两代翰林院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明代翰林,入馆后七科者称晚生,后三科者称侍生。
2.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皆自称侍生。《称谓录。卷三二。自称。侍生》:「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
3.旧时地方官拜访乡绅,于名帖上自称侍生,以示谦虚。《儒林外史》第一回:「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问,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漢語大詞典》:老大人
(1).旧时官场用语。尊称年老位尊的人。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一折:“老大人最是箇聪明尚斯文的人。”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老大人,你莫怪卑职讲,若要另行搜括呵,只怕青苗未举祸先芽。”
(2).旧时官场用语。尊称对方的父亲。《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各位司、道大人听到这里,因为署院説的是他老大人,一齐肃然起敬。”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國語辭典》:钻狗洞(鑽狗洞)  拼音:zuān gǒu dòng
1.比喻做不正当的事情。《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恐怕这厮知识开了,在外没脊骨钻狗洞,淘渌坏了身子。」
2.比喻钻营谋求。《孽海花》第二一回:「这四得字诀,是走门路的宝筏,钻狗洞的灵符,不可不学的。」
《漢語大詞典》:交宦
官场交游。后汉书·逸民传·王霸:“ 王霸 字 儒仲 , 太原 广武 人也。少有清节。及 王莽 篡位,弃冠带,絶交宦。”
分類:官场交游
《國語辭典》:指日高升(指日高陞)  拼音:zhǐ rì gāo shēng
不久之后即将升迁,为事先祝贺之辞。《通俗常言疏證。朝署。指日高升》引〈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杂对〉:「望风下拜,指日高升。」《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指日高升,预贺官僚。」
分類:升官官场
《国语辞典》:一紧二慢三罢休(一紧二慢三罢休)  拼音:yī jǐn èr màn sān bà xiū
形容旧时官场的腐败情形,处理公事时刚开始很紧凑,然后就拖延,接下来便不理不睬。《官场现形记》第四○回:「我们做官人有七个字秘诀,那七个字呢叫做『一紧二慢三罢休』。」
《国语辞典》:法无三日严,草是年年长(法无三日严,草是年年长)  拼音:fǎ wú sān rì yán,cǎo shì nián nián zhǎng
(谚语)官场办案只有三天的紧严,过了三天,就没人过问了,但是犯法的人年年都在增加。这是讽刺官府办案的人不认真执法,以致收不到效果。《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朝廷也曾屡次差了廉明公正大臣出去查办,奈法无三日严,草是年年长。」
《國語辭典》:高举远蹈(高舉遠蹈)  拼音:gāo jǔ yuǎn dào
隐居避世。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也作「高蹈远举」、「高蹈远引」。